河北廊坊,一陌生男子在24岁女幼师晚上下班回家路上,对其连刺13刀,女子莫名其妙就没了命。事后,凶手被鉴定患有精神疾病。家属不认同,认为凶手条理清晰不像是精神病,正在申请对凶手进行第二次精神鉴定。
凶手是个34岁的男人,作案极为狠毒,不仅随身背着长刀,还刻意挑选了瘦弱的女孩下手,前后一共刺了被害人13刀。 那天24岁的被害人周女士(化名)下班后和同事学完游泳,正走着路准备回宿舍,回家的路上还和妈妈打着电话聊天。 正好好地打着电话,周女士的妈妈突然就听到了一阵阵惨叫,她立刻意识到了不对,女儿可能出事了。 爱女心切的她赶忙从外地前往廊坊,没想到等自己赶到时却是在太平间见到的女儿,曾经鲜活的女儿已经变成了一具冰冷的尸体。 案子很快就被警方侦破了,凶手也立即被控制住,但是却被鉴定为精神病,也就是说很有可能不用负刑事责任,或者很有可能会被减轻处罚。 这个结论出来以后,受害人的家属完全无法接受,受害人的妈妈了解到凶手整个挑选目标、作案和善后过程都太有条理,凶手在作案后还洗澡换衣服清洗凶器,根本不像是精神病发的样子。 于是再次申请对凶手进行精神鉴定,这件事也因为太过骇人听闻传得沸沸扬扬,不少人都在盯着后续事情的走向。 许多网友愤愤不平,如果精神疾病能成为“免刑牌”,那对受害人家属很不公平,而且如果这次因为精神疾病作案,下次不还是很有可能再次作案吗? 这样的事件让人心里很不是滋味,一条年轻生命就这么被无故夺走,却因为对方患有精神疾病而无法给个“该有的交代”。 比追问刑责更重要的,是建立更加细致的精神疾病犯罪判定机制,区分真正无法自控的病人和假借疾病逃脱惩罚的人。 社会对疑似精神疾病人士的日常监管和救治也得更完善一些,不等到悲剧发生才补救。 法律不能让防线变成漏洞,保护受害者的权利和普通人的安全,是我们每个人都关心的事。 (信息来源:杭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