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章士钊在北京菜市场偶遇卖烟的女子,大吃一惊,连夜写信给毛主席。
那年五月,北京城里的菜市场一如既往地热闹非凡。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篮筐碰撞声、叫卖声此起彼伏。章士钊却与这喧嚣格格不入,他手持一张泛黄的照片,逆着人流,焦急地寻找着照片上的人。大部分路人对此不予理会,只有少数人对他稍作回应,却也只是模模糊糊的印象——一个卖香烟的女子,与照片上的人有些相似。 这令章士钊更加确信,他要找的人就在这儿。 他继续询问,直到汗水浸透衣衫,终于听到一个线索。
正当他心烦意乱时,一个声音响起:“先生,买烟吗?” 章士钊循声望去,一个女子站在香烟摊位前,她的容貌与照片上那位年轻女子虽有差异,但气质却出奇地相似。 他走上前,谨慎地问道:“请问您是金韫颖女士吗?” 女子看到照片,愣住了。照片里的她,二十几岁,身着华丽旗袍,贵气逼人。而眼前的她,已近不惑之年,穿着朴素,却难掩脱俗的气质。
她正是金韫颖,晚清爱新觉罗家族的格格,末代皇帝溥仪的亲妹妹。 她的前半生,与动荡的清朝紧紧相连。幼年时,她虽身处乱世,却因溥仪的宠爱而过着优渥的生活。 她并不沉溺于皇室的荣华富贵,而是渴望独立自主的生活,甚至曾梦想成为一名医生。 她的命运却因溥仪的政治联姻而被改变,嫁给了婉容的弟弟润麒。
这段婚姻,并没有给她带来幸福。 随着溥仪建立伪满洲国,她与丈夫一同前往日本,本是学习军事,实则是溥仪与日本皇室联络的工具。 她对这种生活感到压抑,只能将苦闷化为文字,寄给哥哥。 战后,她与丈夫失散,过去的荣华富贵已成云烟。她选择卸下格格的身份,将所有珍宝上缴国家,靠着自己的双手养育孩子。 她摆起香烟摊,靠着微薄的收入生活,那种踏实感让她前所未有的安心。
章士钊被她的经历深深震撼,他将金韫颖的故事和她的自述一起呈递给了毛主席。 毛主席看完后,沉吟片刻,说道:“有志气,给她安排份工作!” 于是,国家为金韫颖安排了一份工作,改善了她的生活,让她在新的时代找到了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