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4年深夜,高杰携李自成妻邢氏潜逃,投奔明军。
这出发生在1634年冬夜的戏剧性逃亡,其缘起却要追溯到李自成坎坷的一生。1606年,他诞生在陕西米脂一个贫寒人家,幼年丧父,家境窘迫,后出家为僧,却又难以为继,最终沦为驿站马夫。这段清贫的经历塑造了他坚韧的性格,也埋下了日后命运的伏笔。他早年娶妻韩金儿,却因女子不贞而将其杀害,从此走上逃亡之路,最终加入农民起义军。
从一名普通士兵做起,他辗转于不同义军阵营,最终在高迎祥死后,自立为王,号称“闯王”,以“均田免粮”为号召,率领起义军与明王朝抗衡。他的队伍势如破竹,从陕西一路攻打到河南、山西,声威赫赫,令明军闻风丧胆。战火纷飞中,李自成疏于家务,为日后酿成大祸埋下了隐患。
高杰,与李自成同乡,因不堪忍受沉重的赋税,加入了李自成的起义军,负责物资管理,这使得他与李自成的妻子邢氏频繁接触。邢氏,精明能干,掌管着起义军的财务,与外貌秀丽相得益彰。李自成征战在外,高杰与邢氏朝夕相处,暗生情愫,最终导致了他们的私奔。
他们的秘密终究未能长久隐瞒。1634年,李自成派遣高杰劝降明将贺人龙,却发现高杰办事敷衍,且归来后未直接向他汇报,这令他心生疑虑。李自成遂将其从前线召回。高杰意识到事情败露,于是深夜找到邢氏,两人决定携金银逃离,投靠明军寻求庇护。
明朝总督洪承畴收留了他们,高杰被安排在贺人龙手下效力,凭借对起义军内情的熟悉,屡立战功。1635年,他正式投效明朝,官至总兵,并获封兴平伯。他的骄横跋扈,最终导致了悲剧的结局。1644年,他拥立福王朱由崧,成为南明江北四镇之一,驻扎徐州、泗水。1645年,因与睢州总兵许定国(已投降清军)不和,被灌醉杀害,身首异处。
邢氏则在高杰死后,带着儿子高元照艰难求生,历经磨难。李自成方面,在高杰和邢氏叛逃后,虽损失了部分钱财和士气,但很快稳定了军心,继续作战,最终攻入北京,推翻了明王朝,然而好景不长,最终被清军击败,在1645年战死。李自成的另一位妻子高桂英,则是一位骁勇善战的女将,最终在清军围剿下自焚而死。高杰与邢氏的背叛,无疑对李自成造成了一定的打击,但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最终的结局,早已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