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像打机关枪一样发射爱国者导弹,一梭子就能打出十几枚,美国人都要哭了,好不容

青黛灵韵 2025-05-28 10:52:28

乌克兰像打机关枪一样发射爱国者导弹,一梭子就能打出十几枚,美国人都要哭了,好不容易凑了几个月,才找来100枚爱国者导弹。这打了两个晚上就要打光了,完全就是供不起了。 美国为了给乌克兰凑这些导弹,可谓是费尽了心思,去年6月,美国从以色列的库存里紧急调拨了约90枚爱国者导弹,通过C-17运输机送到乌克兰。 这些导弹本就是以色列退役后翻新的旧货,结果刚运到乌克兰,就跟不要钱的子弹似的被突突突扫了出去,美国自家生产线压根跟不上这跟倒水似的消耗速度。 洛马公司虽然计划把爱国者导弹的年产量提高到650枚,但波音公司生产的导引头却成了瓶颈,日本三菱重工想帮忙增产都没辙,因为缺了关键部件根本没法扩产。 俄罗斯这边,每年能生产750枚弹道导弹,还不算第三国提供的KN-23等型号,这就导致乌克兰的防空系统陷入了“打一枚少一枚”的恶性循环。 乌克兰的这种打法,说白了就是“用黄金子弹打麻雀”,一枚爱国者-3导弹造价527.5万美元,而俄军的“沙赫德-136”无人机成本才1万美元。 美国这边也是有苦难言,为了优先供应乌克兰,拜登政府暂停了德国、荷兰等盟友的订单,把所有新生产的爱国者导弹都往乌克兰送。可即便如此,美国的库存也快见底了。 2024年年底,美国宣布第72次援乌计划时,已经开始削减高端武器的比例,更多提供火箭炮弹药和无人机干扰器等低成本装备。五角大楼内部评估,如果俄军保持当前的攻击强度,乌克兰的防空系统可能在6-8周内崩溃。 爱国者导弹的雷达只能覆盖前方空域,对从后方来袭的目标毫无办法,拦截高度最低也要300米,根本拦不住贴地飞行的无人机。反观俄罗斯的S-400系统,不仅能360度探测,还能拦截5米高度的目标,在技术上明显更胜一筹。 这场“导弹消耗战”的背后,暴露的是现代战争的残酷现实。当俄罗斯用每天500架的无人机产能对乌克兰进行饱和攻击时,任何防空系统都难以招架。 美国作为背后的支持者,既想维持对乌克兰的援助以遏制俄罗斯,又要面对国内军工产能的限制和盟友的不满。这种矛盾在今年5月的一次战斗中达到了顶点。 乌克兰那次咬着牙打出去16枚爱国者导弹,结果眼睁睁看着俄军攻击照样砸下来,美国国防部的人私下里直嘬牙花子,说这种跟倒水似的消耗速度“连自家国库都遭不住”。 当几百万美元一枚的导弹在天上跟放烟花似的炸开时,这场仗的走向其实早就明摆着了,在俄罗斯近乎碾压的武器产能面前,再金贵的先进导弹也架不住这么可劲儿糟践,战局根本扭转不了。

0 阅读:52
青黛灵韵

青黛灵韵

青黛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