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相如受到汉武帝重用后,嫌弃卓文君人老珠黄,想要纳年轻美妾,便在信中写道:“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卓文君阅后泪流满面,写了一封回信,顿时让司马相如羞愧不已。 要说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得先从他们是谁讲起。司马相如,字长卿,是西汉蜀郡成都人,生在公元前179年左右。他家里不富裕,但脑子好使,从小爱读书,尤其喜欢舞文弄墨。他给自己改了个响亮的名字“相如”,因为崇拜战国时期的蔺相如。年轻时,他靠才华混了个小官当,在汉景帝手下做武骑常侍,干的是伺候皇帝的杂活,没啥意思。后来他托病辞职,跑到梁孝王那儿,和一群文人混在一起,写出了名篇《子虚赋》,才名开始传开。 卓文君呢,是临邛大富豪卓王孙的闺女,家里靠冶铁发家,日子过得豪横。她长得漂亮,又会诗文音律,算是才貌双全。可惜命不好,十七岁嫁人没多久,丈夫就死了,她只能回娘家守寡。那时候守寡的女人,日子可不好过,但卓文君性子倔,硬是没让自己沉下去。 这俩人是怎么认识的?说起来挺传奇。有一次,临邛县令王吉请客,司马相如也在场。他在宴会上弹了一首《凤求凰》,琴声好听不说,词里还暗藏情意,直戳卓文君的心窝。卓文君那晚就动了心,当夜收拾东西,跟司马相如跑了。 私奔啊,在古代可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卓王孙气得要死,可也没辙。 到了成都,卓文君才发现,司马相如压根没钱,家里穷得叮当响。可她没嫌弃,跟着他吃苦,俩人一起撑起日子。后来实在过不下去,他们回了临邛,开了个小酒肆。卓文君亲自招呼客人,司马相如也放下架子干活。卓王孙看女儿这么豁得出去,面子上挂不住,最后送了些钱和仆人,俩人日子才算稳当。 这段日子,他们过得苦但甜。可好景不长,汉武帝上台后,天下大变。汉武帝喜欢文学,偶然读到《子虚赋》,觉得这人太有才,立马把司马相如召进宫。司马相如抓住机会,写了《上林赋》,文采飞扬,直接把皇帝迷住了。他先被封为郎官,后来又升到中郎将,还负责西南夷的事务。从此,他名声大噪,成了西汉文坛的顶流。 人一有钱有名,心思就容易变。司马相如混得风生水起后,眼光也高了。他瞧着卓文君年纪大了,模样不如当年,心里开始痒痒,想找个年轻漂亮的女人。他看上了茂陵的一个女子,就动了纳妾的心思。有一天,他写了一封信让人带给卓文君,信里没啥长篇大论,就一串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就这么简单,可意思不简单。 卓文君收到信,盯着这串数字看了半天,心里跟刀割似的。她琢磨出来了,这信里缺了个“亿”字,而“亿”和“忆”读音一样,司马相如这是暗示自己不再想她了。她哭了一场,但没崩溃,反而提笔写了一首《怨郎诗》回过去。诗里说:“一别之后,两地相悬。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这诗用数字串起来,句句是她的心酸和埋怨,既聪明又戳心。 司马相如收到这首诗,傻眼了。他本来只是试探一下,没想到卓文君这么刚烈又深情。他读着读着,眼泪都下来了,觉得自己真不是东西。他赶紧收拾东西,连夜赶回临邛,见了卓文君就认错,说自己鬼迷心窍,求她原谅。卓文君看他态度诚恳,心也就软了,俩人重归于好。 这事之后,司马相如没再提纳妾的事,俩人感情反而更深了。后来,他因为身体不好辞了官,和卓文君回成都过日子,写写诗,喝喝酒,挺自在。公元前118年,司马相如病死了,卓文君一个人守着他们的家,又过了几年,于公元前121年去世。他们的故事就这么传了下来,成了后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司马相如受到汉武帝重用后,嫌弃卓文君人老珠黄,想要纳年轻美妾,便在信中写道:“一
运赛过去
2025-05-28 15:05:08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