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那会儿,有专家发现飞机回来的时候身上都是弹孔,就想着把这些地方加强一下。

极客看娱乐 2025-06-11 15:30:28

打仗那会儿,有专家发现飞机回来的时候身上都是弹孔,就想着把这些地方加强一下。 可有个叫沃德的统计学家却不这么看,他说咱们得盯着那些弹孔少的地方,为啥? 因为被打中这些位置的飞机压根飞不回来,所以数据上才看不到那么多弹孔。 当时不少人觉得沃德在瞎扯淡——弹孔多的部位明明最危险,不补强等着挨枪子儿吗? 沃德直接甩了个例子:战场上抬回来的伤兵都是手脚中弹的,难道说明躯干中弹的人能活? 说白了,那些发动机、油箱位置一旦中弹,飞机当场就炸成渣了,哪还有机会带着弹孔返航? 后来部队按他说的调整防护方案,果然管用。

1 阅读:43372

评论列表

dagger

dagger

144
2025-06-12 09:14

幸存者偏差

奖多多

奖多多

112
2025-06-12 23:07

这个就是手臂中枪在鬼哭狼嚎,人家脑袋中枪都一声不吭

用户10xxx94 回复 06-12 23:41
[作揖][作揖][作揖]

凉冰

凉冰

50
2025-06-12 11:41

这是专门对付日本零式的

苏米 回复 06-12 19:18
主要是零式的20毫米炮弹太少,两门炮一共120发,而且弹道特性不好,主要靠两挺7.7机枪,威力又不够,几十发命中皮实的美国飞机也不一定有效击落。

海汇 回复 06-13 22:44
[抠鼻]就你聪明?问题是你得能击中它啊!打败零式靠的不是增加防护,而是新发动机带来的机动优势

已绑定

已绑定

42
2025-06-12 19:03

看防弹衣不包手脚就知道他的方案也没错[doge][doge]

风暴海燕

风暴海燕

35
2025-06-12 00:56

所以Il-2是当时最好的强击机,把所有要害都压缩在一起,用一圈装甲围起来。

收破烂的老头儿会打羽毛球儿

收破烂的老头儿会打羽毛球儿

27
2025-06-12 18:44

没回来的那些,相同位置弹孔更多

用户18xxx16

用户18xxx16

19
2025-06-12 14:42

美国的数学家 二战的案例

用户97xxx86

用户97xxx86

17
2025-06-12 14:40

你简单点讲,就是幸存者偏差。

用户10xxx21

用户10xxx21

16
2025-06-12 22:12

对啊,这才是正常逻辑

宏杰

宏杰

10
2025-06-12 16:25

有弹孔就补铝皮

倾城 Y0FEFF

倾城 Y0FEFF

9
2025-06-13 07:57

逆向思维,打破惯性思维。跳过现象看本质

唉唉唉是我啊

唉唉唉是我啊

8
2025-06-13 07:11

卖降落伞的说他们顾客零差评

来来回回

来来回回

4
2025-06-12 15:08

啰啰嗦嗦一堆讲不到要害

七月流火

七月流火

3
2025-06-13 06:15

美方士兵被打中腿部鬼哭狼嚎的抬回后方,医生淡定的说[并不简单]:“你他娘的嚎啥子,隔壁头上挨了一枪都一声不吭”

用户10xxx38

用户10xxx38

3
2025-06-12 22:48

没毛病!凡事都应该换个角度去思考去观察。

红包散

红包散

3
2025-06-12 20:34

就你懂,飞机机头弹孔多,机尾少,你加强机尾吗

僵尸世界大战 回复 06-13 23:28
机尾多半情况下是打不到的,

用户48xxx67 回复 06-14 19:49
飞机尾翼被打烂,多半是飞不回去的

用户18xxx36

用户18xxx36

3
2025-06-12 18:30

打哪个位置谁能决定?是静止瞄准射击?

人生如初见 回复 用户18xxx36 06-13 01:32
果然语文是体育老师教的

用户18xxx36 回复 06-12 23:48
加强防御的不就是重点部位?

AMX 13 90

AMX 13 90

3
2025-06-14 07:55

强击机

王霸丹

王霸丹

2
2025-06-13 07:59

没用,专家说了,1发70%,3发210%,横竖都是死!

用户10xxx01

用户10xxx01

2
2025-06-13 04:48

有个前提:击落数量不少。要不就是主观主意,照着无脑搬又落入经验主义。

安然

安然

2
2025-06-13 23:53

嗯,手脚中枪的嚎啕大哭,脑袋中枪的情绪稳定

钢都有铁有山有水有才子

钢都有铁有山有水有才子

1
2025-06-13 07:50

小编没编好,这个是二战美国的B29改进方案被数学家决定的经典案例。有这个电影!!!名字没记住,主要情节就是轰炸机机组人员去轰炸德国16次还活着就调回本土当教练员,也就是不用上前线了。但是轰炸机编队战损率是百分之八,理论上不可能有活人能完成这个死亡挑战!!!中间对轰炸机各种加强,直到加强驾驶室和油箱,才终于有了一组机组人员完成了这个挑战。美国人军心大振,再也不是送死飞行的心态了。

极客看娱乐

极客看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