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年间,大清在东南西北立了4块“大清国界碑”,本是划清国土的标记,如今却只剩1

闻史忆今阁 2025-06-12 01:46:59

乾隆年间,大清在东南西北立了4块“大清国界碑”,本是划清国土的标记,如今却只剩1块留在国内,另外3块漂在异国他乡。想象一下,这些刻着“大清国”字样的石头,就像被遗落的孩子,本该守着自家土地,却因历史变迁流落到国外,成了如今看得到摸不着的遗憾。 在黑龙江畔,老渔民王德顺常对着对岸叹气。他听爷爷讲过,江心那块露出水面的青石,曾刻着“大清”二字。乾隆那时候,八旗兵在岸边扎着帐篷,石碑立得笔直,江面上的商船见了都得鸣笛致敬。可到了晚清,沙俄的铁甲舰突突地开过来,清政府吓得直哆嗦,签了一堆不平等条约。一夜之间,界碑就成了人家的“战利品”,被粗暴地推到江里。后来再打捞上来,石头上的字都被江水磨得模糊了,最后还是被运到了对岸的博物馆。 西南那块界碑更憋屈。它原本立在云南的密林里,见证过马帮的铃铛声,听过山民的山歌。英国殖民者带着枪炮闯进来的时候,当地土司想护着它,可手里的长刀哪敌得过洋枪?界碑被锯成两半,一半留在原地,另一半被当成“纪念品”运到了伦敦。现在去大英博物馆,还能看见那块界碑在玻璃柜里“躺”着,周围围着金发碧眼的游客指指点点,却没人知道它曾是守护一方的“卫士”。 最让人痛心的是西北那块。它立在荒漠里,日晒雨淋了百余年,本以为能就这样默默守护边疆。可到了清末民初,局势混乱,各路势力你方唱罢我登场。一群外国人打着“考古”的幌子,用几匹劣马、几袋面粉就从牧民手里“换”走了界碑。现在这块界碑躺在中亚某国的私人收藏馆里,成了商人炫耀的资本。 这些界碑就像沉默的证人,它们身上的裂痕、斑驳的字迹,都在诉说着那段屈辱的历史。有人说,不过是几块石头,何必较真?可你去问问那些世代守护边疆的老人,问问在界碑原址徘徊的村民,他们抚摸着空气,仿佛还能触到当年界碑的棱角。那不是普通的石头,是一个国家的尊严,是祖辈们用血汗圈定的家园印记。 如今,我们国力强盛了,也在积极推动文物追索。但这些流落在外的界碑,或许很难再回到故土。它们的故事,应该被每个中国人记住——记住落后就要挨打,记住尊严需要实力守护。当我们看着地图上完整的国境线时,别忘了,那上面每一条线,都曾是用血泪和石头刻下的。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界碑景点# #中华界碑#

0 阅读:7453

评论列表

用户12xxx85

用户12xxx85

45
2025-06-13 16:13

没问题,界碑在哪,哪就是我们的领土

足迹 回复 06-18 11:27
俄强盗俄贱那也有,好像中亚那个斯坦国家有。

姑苏 回复 06-19 11:49
关键是大清

黑色卫生巾

黑色卫生巾

34
2025-06-13 16:10

界碑所至皆为吾土,看看那些碑在哪里[得瑟]

网络安全员

网络安全员

24
2025-06-17 18:50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雪域狼烟

雪域狼烟

22
2025-06-14 12:15

另一半在伦敦?那说明伦敦是我们的领土啊

红胡子

红胡子

20
2025-06-13 14:04

当时可是1300万平方公里

明天会更好

明天会更好

11
2025-06-18 18:46

日月所照 江河所至 皆为汉土!范汉者 虽远必诛之!

龍顏大悅

龍顏大悅

8
2025-06-14 23:11

还有一块在恒河里,刚捞出来

willy.G

willy.G

7
2025-06-18 22:01

大清的地图面积是大,但实际控制的地方没有那么大,东北没有什么人。末期了才有闯关东。

江渐月 回复 06-29 16:00
初期也有人,只不过最后都被杀了。

我是风儿你是沙

我是风儿你是沙

6
2025-06-13 21:56

收复失地

隔壁老黄了

隔壁老黄了

6
2025-06-18 18:05

只有广西这块得以完整存下

老幺

老幺

3
2025-06-18 00:02

此碑立于广西东兴口岸

tffvbnn

tffvbnn

2
2025-06-14 23:16

东边那块呢?

baogebao

baogebao

2
2025-06-15 21:59

不是国界吧?再向南还有城市,分明就是省界

baogebao 回复 朱咩戳 06-17 00:00
再往南是北海(以前属于广东)西南还有防城港,都紧挨着越南,有北海的亲戚所以知道

朱咩戳 回复 06-16 22:56
此碑向南几步,就是越南芒街

用户82xxx20

用户82xxx20

1
2025-06-17 09:13

还用说其他一块肯定在藏南

龙行龘龘

龙行龘龘

1
2025-06-18 19:23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一米八一

一米八一

2025-06-14 09:48

按高志凯的理论,湄公河以北的都归我们[滑稽笑][滑稽笑][滑稽笑]

猜你喜欢

闻史忆今阁

闻史忆今阁

从历史角度审视当下,以全球视野展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