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我国从美国引进了一种好吃又会叫的鱼,美国人几乎把它吃到绝迹。养殖以后我国人却不爱吃,只好又出口给美国。如今这种鱼在我国东南海域泛滥,而美国却因为种群变小开始保护。 红鼓鱼生长快、适应力强,很适合养殖,于是1991年我国在东南沿海一带引进红鼓鱼开展养殖,鼓励农户和企业上马新项目。 理论上讲红鼓鱼经济效益不错,是水产养殖行业中的“潜力股”,从福建、广东到浙江,一批批养殖池投入使用,鱼是养得多了,问题是国人真的爱吃吗? 现实给了养殖者不小的打击,中国消费者更青睐鲜美的本土鱼,比如黄鱼、带鱼,或者本地常见的鲈鱼,烹饪方法、口味习惯、餐桌文化都跟这种“外来鱼”对不上号。 红鼓鱼肉虽然细嫩,但那点轻微的“土腥味”不少人吃不惯,市场反响不如预期,国内市场消化不了,货仓越来越满。 既然卖不出去,只能寻找出路,美国人民这时候倒是给了新希望,当年那些喜欢吃红鼓鱼的美国家庭,发现本地野生红鼓鱼越来越少,许多超市和餐厅售卖的红鼓都是来自中国加工厂和养殖场。 出口渠道很快建立起来,来自中国沿海的冷冻红鼓鱼片、鱼排和调理制品,填补了美国市场的空缺,对中国水产企业来说,这确实是“曲线救国”,国内打不开销路,外销却成了主流,出口量年年提升。 表面上看这是一笔皆大欢喜的生意,中国沿海的养殖业获得经济效益,美国收获了源源不断的红鼓鱼产品,既保障了需求,也保护了本土的野生种群。 不过,鱼苗多了,养殖密集,难免有个别鱼会“跑”进海里,“外来鱼”红鼓鱼就这样,无声无息在中国东南沿海扎下了根,福建、广东、浙江这些区域,野生红鼓鱼的身影越来越常见,跑进了江河入海口、近海水域、甚至部分内湾,逐步形成了稳定的野生族群。 红鼓鱼适应能力太强,生长速度又比大部分本地鱼类快,原本的生态格局开始变化,鲈鱼、黑鲷等本土鱼类和红鼓鱼抢食、争地盘。 红鼓鱼在某些水域甚至成了“泛滥”的新物种,一些渔民觉得收获了意外之财,毕竟“捆子捆子”的红鼓都是钱,但更多的养殖户、科研人员担心本地鱼种和生态环境被冲击。 生态学家已经在做专门研究,给出了明确提醒,对红鼓鱼野生种群要持续监控,还要做生态影响评估。 对照来看美国的现状,情况完全不同,由于过度捕捞带来的惨痛教训,不仅野生红鼓鱼的捕捞配额被严格管控,部分沿海区甚至全面禁渔。 每一次人类对物种的引进、推广和利用,背后都潜伏着生态格局的调整与代价,红鼓鱼并没有“入侵”的恶名,但它确实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东南的海岸线和河口区域。
为什么玉米被认为是“外星植物”?其实,90%的人都不知道,全球玉米年产11亿吨,
【23评论】【16点赞】
天地玄黄
祖先没有从外面带回来的都不好吃[滑稽笑][滑稽笑][滑稽笑]
大英精神病院院长
小编别不懂装懂,你说这鱼肉质细嫩?根本没可能的,这鱼的肉出名了的粗糙绵烂腥,只能拿去淹咸鱼
大英精神病院院长 回复 08-30 15:37
主要是我们住海边,有快艇有渔网会钓鱼,能吃到最鲜的鱼,黄鳍鲷这些号称“全世界最好吃”的鱼都经常吃,所以觉得红鼓难以下咽[哭笑不得]
体育老师 回复 08-28 00:00
稍有点年龄的大部分老广嘴都很刁[捂脸哭]
龙腾盛世
好像叫同乐鱼吧
zyfzhang 回复 08-23 06:43
我们这边叫铜锣鱼,以前价格不高,现已经很少见了,这鱼解放前就有。
用户12xxx13
沿海几十里都没有什么鱼,以前驾个小渔船都能满载而归,现在都要到远海才有鱼,人口还是要少点好
人间亚龙
红古钓起来拉力大手感好
小海豚
鲈鱼
秃驴 竟敢跟贫道抢师太 回复 08-22 16:07
不是海鲈鱼,比海鲈鱼还难吃
龙腾盛世
哦,还叫百花 白脂鱼真不怎么好吃
用户10xxx13
难道美国海鲜比中国少?
宁采臣 回复 08-24 01:10
美国还是全球最大的巴沙鱼进口国
用户12xxx94
春子鱼,有点像黄鱼,确实不好吃,基本不买。
方天画戟
这样的鱼吃过,闹肚子,拉油石!
用户15xxx71
我是没见过也没吃过,但想把它吃成保护动物却是很简单的:这个时候研究是没啥大作用的,找厨子,找吃货!试个几百遍,绝对能创新出菜谱!
用户10xxx46
这种鱼到底是什么鱼? 敢不敢说清楚
摸摸小猪
眼斑拟石首鱼又叫红鼓鱼,尾巴处有一黑色圆形斑点。
幻尘
同样的,罗非鱼在桂林漓江里泛滥![抠鼻]
老牧童
一点红,十八元1斤。
牛马双铭
要相信我们我们餐桌上的传统食材都是经过老祖宗严选的,不适宜的早就被淘汰了。
16888
美国红鱼,肉柴,做烤鱼还马马虎虎。
暗影中的叹息
红古鱼?听名字好像在那些摸鱼主播那听到好几次,好像不是什么值钱的鱼
德道
本土青鱼怎么了???
陈先生
红鼓鱼会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