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5月,张学良让王家烈坐他的专机在贵阳上空兜风,可没想到登机后,飞机却直

优优谈过去 2025-06-27 10:36:12

1935年5月,张学良让王家烈坐他的专机在贵阳上空兜风,可没想到登机后,飞机却直飞武汉,王家烈大呼上当了! 1935年5月的一个午后,贵州省主席王家烈接到了一个“意外”邀请,东北军领袖张学良笑容满面地说:“王主席,我的专机正好在贵阳,不如上去兜兜风?” 王家烈当时还沉浸在刚才饭局的愉快气氛中,毫不犹豫地跟张学良登上了飞机,飞机起飞后,他透过舷窗看着贵阳城渐渐远去,心情还不错。 直到飞行了一个多小时,王家烈才发现不对劲。张副司令,我们不是说在贵阳上空转转吗?“张学良淡淡一笑:“王主席别急,武汉的风景更好看。” 这架专机最终降落在武汉机场,等待王家烈的不是观光游览,而是一纸辞呈。他被要求立即签字,交出贵州省主席和第25军军长的职务。 这场看似突然的“空中旅行”,其实早在几个月前就有了预兆。 1935年初,中央红军长征经过贵州时,王家烈陷入了两难境地,如果全力围剿红军,自己的部队必然损失惨重;如果消极避战,又会被蒋介石问责。 他选择了一个中庸策略:象征性地派兵堵截,既不真打,也不放水,结果红军顺利突破防线,而蒋介石的中央军也借机开进了贵阳。 中央军进驻后,王家烈就发现自己成了“客人”,他的部队虽然还挂着第25军的番号,但军饷却被卡得死死的。蒋介石美其名曰”整编“,要求按中央军标准发饷,却迟迟不给拨款。 士兵们饿着肚子,自然怨声载道,有的当面质问王家烈:“军长,这个月的饷还发不发?”更有甚者,见到王家烈连敬礼都懒得敬。 雪上加霜的是,蒋介石开始收买第25军的高层将领,师长何知重和柏辉章相继被拉拢,他们公开闹饷、抗命,让王家烈彻底失去了对部队的控制。 王家烈的夫人万淑芬也感受到了政治风向的变化,她曾经在南京与宋美龄有过交往,这次特意安排贵阳的官眷太太们列队迎接。 结果宋美龄临时以”身体不适“为由取消了行程,台阶上站了一排穿着旗袍的贵妇,等来的却是一句冷冷的推辞。万淑芬当时就明白,丈夫的政治生命可能要结束了。 果然,几天后张学良就出现在了贵阳,他的到来并非偶然,而是蒋介石收权计划的最后一步。 在那个年代,地方军阀想要生存,必须在中央与地方利益之间找到平衡点,王家烈显然没有掌握这个技巧。他既没有足够的实力与中央抗衡,也没有足够的智慧与中央周旋。 更关键的是,他失去了最重要的东西:部队的绝对忠诚,军阀的权力基础就是枪杆子,一旦连部下都不听话了,覆灭只是时间问题。 张学良的专机降落武汉后,王家烈被直接送到了国民政府,他在一间办公室里签下了辞呈,正式交出了在贵州的所有职务。 第25军随即被改编为中央军,原来的军官要么被调离贵州,要么被安排了闲职,王家烈本人则被安排到南京“养老”,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蒋介石随后任命吴忠信为贵州省主席,这位新主席是标准的中央军嫡系,贵州从此彻底纳入了中央政府的直接控制。 有趣的是,张学良这次“专机接送”的经历,在某种程度上也预示了他自己的命运,一年后的西安事变,他也被蒋介石”请“到了南京,从此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软禁生活。 回看这段历史,王家烈的遭遇并非个例,民国时期,蒋介石对付地方军阀的套路相当成熟:先断军饷,再收买部下,最后强行调离。广西的李宗仁、白崇禧,云南的龙云,都曾面临过类似的困境。 不同的是,李、白有足够的实力与中央讨价还价,龙云有足够的手腕在夹缝中生存,而王家烈既缺实力又缺手腕,最终成了蒋介石“削藩”政策的牺牲品。 这场看似温和的”专机之旅“,实际上折射出了那个时代的残酷现实:在统一与分裂的较量中,实力永远是最终的决定因素。 王家烈以为自己是在“兜风”,其实是在为一个时代送葬,那架飞离贵阳的专机,载走的不仅是一个地方军阀,更是军阀割据时代的最后残影。 信源: 《民国军事史》(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贵州文史资料选辑》(贵州省政协文史委)、《蒋介石与地方军阀斗争档案》(台北“国史馆”藏) [凝视]

0 阅读:0
优优谈过去

优优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