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型、重型轰炸机的再思考
昨天写了对战略轰炸机的畅想,后来发现还是有一些问题,就是要不要攻击美国本土的事情,因为要做到攻击美国本土,航程的要求非常高,这个不是说技术上能否做到,而是做到这样的航程付出的代价会很大,能不能产生收益,产生收益到底有多大是个问题。
就我国地理位置来说,如果第一岛链、第二岛链都在我们掌控之下,那么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成为前沿出发阵地,那么去攻击夏威夷乃至绕过夏威夷到美国西海岸相对来说都会好不少。拿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作为防御阵地,也有2000-3000公里的纵深空间。所以,在控制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后,我国的作战地理环境和美国相差就没那么大。当然,如果控制了夏威夷,那简直就是有了直接攻击美国本土的桥头堡。通过对第一岛链、第二岛链和夏威夷的地理位置分析,就知道目前这些都控制在美国手上对我们有多么的不利。
在上面这样不利条件下,我们需要再思考轰炸机如何用和如何建造。
短期内比较实际的目标仍然是拿控制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为目标,这就需要一款中国版类似B-21起飞重量在100吨左右轰炸机,可以生产足够多数量来满足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的高强度、高密度作战。这样的轰炸机一来用于攻击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上的目标,还可以攻击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的海军目标。对于这样百吨轰炸机,考虑到发动机的成熟度和可靠性,可以考虑用4台中推涡扇发动机的无加力改进版,这样说不定研制难度小一些。
在解决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的问题后,接下来就要瞄准夏威夷,这个时候可以从大陆出发或者第二岛链出发。第二岛链上的关岛到夏威夷是6000公里,那么从第二岛链出发不经空中加油对夏威夷进行攻击。如果从大陆出发,可能需要经过1次空中加油。对于控制夏威夷,这样的轰炸机的最大起飞重量需要到220吨。动力需要提升到太行改进版乃至WS-15的中等涵道比改进版。
我注意到一些军迷讨论发动机能不能装进机体的事情,个人认为只要使用的是中等涵道比发动机,不像民航客机那样有巨大的风扇,造成无法装进机体,;也不像战斗机为了追求超音速巡航降低发动机直径,将发动机装入飞翼布局的轰炸机的机身中部并不是太难的事情。
总之,研制什么样的轰炸机,先研制什么后研制什么都是与需求相关。个人认为先搞中型轰炸机,成熟后再放大重型,整体上来说或许风险会小一些,或许也更能更快更早满足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