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龙在莫斯科根据媒体曝光,法国总统马克龙现身俄罗斯首都莫斯科,预计将与普京举行会谈,并就俄乌危机展开斡旋。分析指出,马克龙在此时现身莫斯科,意味着这个欧洲大国将调整期对俄乌冲突的立场。热点解读
俄乌冲突已延宕三年有余,战场局势对乌克兰愈发不利。以 2025 年春季的库尔斯克战场为例,俄军发起凌厉总攻,采用天然气管道突袭、多线合围等战术,打得乌军节节败退。乌军宣称的 “任务完成” 式撤离,被俄方直斥为 “溃败”。俄罗斯武装力量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表示,俄军已解放库尔斯克州超过 86% 的被占领土,面积达 1100 平方公里,还在部分方向越过边界进入乌克兰苏梅州。乌军不仅作战空间被极大压缩,其原本在库尔斯克州建立桥头堡、为谈判增加筹码的计划也彻底落空。如此颓势下,欧洲意识到,继续毫无保留地支持乌克兰与俄罗斯对抗,并非明智之举。
与此同时,美国政治格局的变动深刻影响着俄乌冲突走向。特朗普上任后,对乌克兰问题的立场出现重大转折。他不仅拿对乌援助做交易,试图换取能让美国大幅获利的矿产协议,还多次公开批评欧洲国家在北约框架下 “搭便车”,要求其大幅增加军费开支用于购买美国军火。并且,特朗普政府推进与俄罗斯的直接谈判,将乌克兰和欧洲排除在外。欧洲此前在俄乌冲突中紧密跟随美国脚步,而如今美国态度突变,欧洲面临战略方向的重新抉择。法国作为欧洲重要大国,率先行动,马克龙此次莫斯科之行,或是对美国新立场的一种回应,试图在美俄之间寻找新的平衡。
再者,欧洲不得不直面现实,重新审视与俄罗斯的关系。三年多的冲突,让欧洲经济陷入困境。一方面,欧洲对俄罗斯的制裁反噬自身,能源价格飙升,工业生产成本大幅增加,许多企业不堪重负,经济增长乏力。另一方面,美国借乌克兰危机大发能源财、军火财,加紧对欧洲的掌控。据法国经济学家皮埃尔・戴高乐指出,美国挑起俄乌冲突,把欧洲变成其附庸,并利用乌克兰危机破坏了欧洲稳定。在此背景下,欧洲多国开始反思,认识到与俄罗斯长期敌对并非长久之计,寻求与俄罗斯和平共处的方式成为当务之急。
马克龙此次前往莫斯科,无疑是欧洲在俄乌冲突问题上立场转变的重要信号。未来,欧洲其他国家是否会纷纷效仿,调整对俄乌冲突的政策,以及此次会谈能否为俄乌危机的解决带来实质性的突破,国际社会正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