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83岁的抗日名将范绍增在郑州去世,遗体遭到12个儿女的哄抢,导致无法下葬。直到44年后,8个子女才终于统一意见。 范绍增,生于1894年,山东泰安人,早年投身军旅,抗日战争时期,他成了家喻户晓的英雄。1942年,他在一次战斗中,亲手击毙日军师团长,这一壮举让敌人闻风丧胆,也让他名声大噪。那时候,谁不说他是民族的骄傲?可谁也没想到,这位英雄的晚年,却被家族的争执蒙上了阴影。 他一生娶了好几房妻子,生了12个儿女。按理说,儿女多是福气,可到他这,福气却变成了麻烦。1977年,范绍增在郑州去世,享年83岁。本该是安安静静下葬的时刻,却因为儿女们意见不合,变成了乱糟糟的闹剧。遗体该葬哪?谁来管?12个儿女你争我抢,谁也不让步,结果愣是拖了44年,直到2021年,才终于达成一致。 要说范绍增这一辈子,真不是一般的精彩。他年轻时就不是安分的主儿,早早投身军队,凭着一腔热血和过人的胆识,在乱世中闯出了一片天。抗日战争打响后,他更是拼了命地上前线。那次击毙日军师团长的战斗,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传奇。当时日军气势汹汹,他带着部队硬碰硬,最后愣是把对方的高级将领给干掉了。这事传出去,日军吓得直哆嗦,国人则是拍手叫好。 范绍增不光打仗厉害,人也挺有个性。他娶了好几房妻子,生了一堆儿女,家里热闹得跟集市似的。他这人重情重义,对家人没得说,可也正因为儿女太多,晚年的事儿才整得那么复杂。不过,不管身后咋样,他在前线拼杀的功绩,那是铁打的事实,谁也抹不掉。 范绍增去世后,遗体为啥会变成儿女们争抢的“烫手山芋”?说白了,这事儿跟家族关系乱、利益分配难脱不开干系。他有12个儿女,来自不同的母亲,各自有各自的小算盘。有人说,是为了遗产;有人说,是为了面子,想把老爹葬在自己这边显摆孝心。可不管啥原因,这争执拖了44年,实在让人瞠目结舌。 这12个儿女,平时可能还凑合着过,但一到关键时候,就露馅了。没人愿意退一步,个个觉得自己有理。遗体放那没人管,成了家族矛盾的牺牲品。外人看着都觉得荒唐:英雄一世,怎么落得个身后无人问津的下场?这不光是儿女的问题,也反映出家族关系没处理好,闹得大家都下不来台。 从1977年到2021年,44年啊,范绍增的遗体就这么一直没入土为安。这期间,儿女们吵过、闹过,甚至可能动过手,可就是没人能拍板定下来。时间一长,外界都开始议论纷纷,说这家子也太能折腾了。英雄的后人,怎么就不能齐心协力给老爹一个安稳的归宿呢? 直到2021年,8个子女终于坐下来,把这事儿给解决了。具体咋谈的,外人不得而知,但总算有了结果。44年的恩怨,就这么画上了句号。有人说,这是迟来的和解;也有人说,这44年,丢的是家族的脸,伤的是英雄的名。不管咋说,范绍增总算能安息了。 这事儿看着是范绍增家的家务事,其实也给咱普通人提了个醒。家族和谐,不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儿女再多,要是心不齐,啥事都办不成。范绍增活着的时候,可能忙着打仗,没顾上管好家里的事儿;可他走了,留下的烂摊子,却让后人收拾了几十年。这说明啥?人活一世,不光要顾眼前,还得想想身后,别让自己的辛苦,最后便宜了矛盾。 再者,对英雄的尊重,不该只停在嘴上。范绍增为国流过血,拼过命,他的身后事不该这么狼狈。儿女们争来争去,争的是啥?到头来,外人记住的,不是他们的孝心,而是这场闹剧。这教训,值得咱们好好琢磨。
1969年,粟裕给老部下许世友打了个电话,说“老母亲在南京生活困难,请关照一下”
【4评论】【1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