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老百姓的过年食谱 我这里谈的是陇西地方千千万万普通老百姓世代相传下来的节日食谱,也就是过什么节,吃什么饭,节日不同,食品不同。有些节日,无法考稽,难以引经据典。有些食谱,因时代变迁,今已退出城镇职工生活领域,只在农村流传。至于有些全国性节日,如春节、端午、中秋节等,本文只叙述其独具陇西民间风情食谱特色,以显示同中有异,异中有兴味。此食谱看来平淡无奇,但仔细琢磨,平淡中间闪烁着勤俭度日等耀眼火花。老百姓不讲大吃大喝,用不起山珍海味,但他们心灵手巧,五谷面食搭配吃,粗粮变出巧花样,不同做法,不同韵味,真可谓:处处留心皆学问,民俗究竟是文章。文中主谈食谱,兼及其他。 陇西人过年,从除夕开始直至正月十五为止,整整热闹半个月:贴春联,放鞭炮,祭祖先,玩社火,走亲戚,拜朋友,高高兴兴庆贺新春。在吃喝方面大有讲究。一般在年前置办年货,鸡鱼猪羊肉,应时新鲜菜,各按经济力量购买,多少不一;家道较好者,宰杀自喂的“年猪”,吃了荤菜,得配素食,营养丰富,有益健康。群众谓之“宁穷一年,不穷一日”。 1、正月初一:吃团圆饭,长幼同席,阖家团聚:大家庭备圆桌,上“八碗”或“十二体”;一般家庭摆炕桌,上“锅子四碗”(一个火锅加四道菜):小户人家吃烩菜,讲究是“里肌、杂烩头”的烩菜,其中有干炸里肌、刀尖丸子、去油肉条,还有白菜、豆腐、粉条等;加上清汤、葱丝,内含与火锅略同,泡上白面蒸馍,味道十分可口。这种烩菜质量高,平日吃不到。总之,无论是用圆桌、围炕桌,还是吃烩(会)菜,都是取其“全家团圆,相亲相会”之吉利用意。 2、正月初五:俗叫“破五”,其意或为“泼污”、“破污”。这一天要扫“五穷”,吃“荞面搅团”。过去陇西乡俗:在除夕请祖先,坐纸敬奉,从初一到初四烧香、献饭、拜祭,直到初四晚饭后烧纸奉送。这几天主房禁止打扫,怕冲走先人;其他房间打扫时,也把污物暂存房角。直到初五日清早,全家总动员打扫房间、院落、鸣放鞭炮、把垃圾污物倒至大门外,叫做“赶五穷”。这天中午遵俗都吃“荞面搅团”。有人谓:搅团有粘性,取意是“粘五福”,祈五福临门。我看是吃了四天荤腥,搭配吃一顿杂粮,换个胃口,倒也很好。此俗实可提倡。 搅团,其实是散(方言读sàn)饭加汤的面食,因其汤的不同,有“菜搅团”和“浆水搅团”之分。菜搅团以黄萝卜丝加少许肉臊子调制汤,味道鲜美;浆水搅团以清油葱花炝浆水兑汤,清香可口。食用时备上食盐、咸菜、油泼辣子面、香醋(菜搅团用),并配置小菜碟,各按口味取用。有些外籍人士偶尔吃上一顿,赞不绝口。 3、正月十二:陇西俗话说:“正月十二,老鼠嫁女孩儿,吃杂面纥挞儿,截老鼠尾干儿”。按方言:杂念cǎ,杂面专指扁豆面。纥挞儿意为杂面做的细面条;尾读yì,尾干儿即小尾巴。这一天专吃扁豆面的面条,形似截掉的老鼠尾巴,含禳解鼠害之意。 4、正月十五:上元节,亦称元宵节,耍秧歌,观花灯,吃元宵(也叫汤圆、汤团、粉果)。陇西乡俗是过春节的几天不耍秧歌,各村、社、街巷的秧歌大都在正月初九出台,耍到正月十七,元宵节是最热闹的一天。这天,陇西人也有吃元宵的习俗。尔后就算年已过,士农工商各操营生,尤其农民便开始紧张的备耕生产。
陇西老百姓的过年食谱 我这里谈的是陇西地方千千万万普通老百姓世代相传下来的节日
西部沙漠文化
2025-07-01 21:47:1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