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赵宝刚拍《永不瞑目》选角时,本来定下了陈坤,看了陆毅的海报后换掉了陈坤,但是陆毅来试镜的时候,赵宝刚傻眼了。
谈及赵宝刚他不仅是中国著名导演还是全国政协委员。他的艺术成就和对行业的贡献收到广泛的认可。
时间回到1971年的首钢车间里,那时候16岁的赵宝刚被1600℃铁水炙烤出满臂烫疤。
翻砂工歇工时偷背《演员自我修养》的滑稽画面,被工友戏称钢厂堂吉诃德。
十年淬炼让他的观察力如探照灯般锐利,当1984年《四世同堂》剧组来车间取景时,他模仿汉奸佝腰谄笑的神态,竟让导演当场拍板录用。
多年如一日的磨炼终究么有白费,机会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而正是这种底层淬炼的直觉,让他在在1991年《编辑部的故事》中爆发威力。
为捕捉编辑部的真实生态,他潜伏报社三个月,记录下茶水间最毒舌的调侃,戈玲和李冬宝争版面时,活像两只抢食的猫。
剧中葛优瘫沙发嗑瓜子的经典镜头,正是某编辑熬夜校稿时的真实状态。
当审查部门质疑太过庸俗时,赵宝刚指着调研笔记据理力争,百姓家的饭桌比会议室更懂中国。
在那之后渐渐地他开始摸索出了自己的路,于是他决定自己当导演。
就在他主导的《永不瞑目》选角现场,陈坤的忧郁气质与角色高度契合。
然而转折发生在赵宝刚途经淮海路时,化妆品广告牌上,陆毅雕塑般的下颌线在阳光下泛着蜜糖光泽,那正是他想象中的阳光毒枭猎物。
当臃肿的真人站在面前,赵宝刚的失望化作利刃,你像只塞满棉花的布偶熊。
陆毅抓起化妆镜怼向自己浮肿的脸,这面镜子就是抵押物,30天后还您海报上的少年。
此后一个月,上海戏剧学院的操场凌晨五点总有奔跑的身影。陆毅用辣椒水灌饱饥饿感时,赵宝刚正承受着资方撤资威胁,陈坤粉丝的抗议信塞满了制片厂信箱。
就在开机当日,减重22斤的陆毅扯开衬衫露出肋骨,这身骨头够刻肖童的墓志铭吗?监视器后的赵宝刚咬碎烟嘴,赌赢了这场豪赌。
而《永不瞑目》的缉毒题材如同危险游戏,赵宝刚却撕开主旋律外衣,让肖童的堕落轨迹布满糖衣弹坑。
在一声声禁毒教育片拍成偶像剧?的质疑声中,他带编剧卧底戒毒所,记录下少年毒瘾发作时啃咬桌角的齿痕。
当陆毅在镜头前抽搐呕吐,审查委员在样片会上集体沉默,那些带血丝的牙印比说教震撼百倍。
这种对青春痛感的精准捕捉,在2007年《奋斗》中升级为群体画像。
心碎乌托邦里,佟大为砸台球杆怒吼我不是你爸的提款机,源自赵宝刚在工体酒吧录下的真实分手场景。
更颠覆的是他让王珞丹顶鸡窝头吃泡面,在众人偶像剧女主怎么能有头皮屑?的质疑被他怼回,北漂女孩的洗发水都是兑水的。
这一切都是他亲身见过亲身经历过的,拍一个假的糊弄观众那叫什么事儿。
在2023年《特工任务》的元宇宙战场,则是68岁的赵宝刚向世代递交的投名状。
当韩庚在虚拟空间追逐比特罪犯时,镜头扫过电竞椅上积灰的高数课本,00后特工也得挂科补考的设定,来自他潜伏电竞酒店三周的观察。
或者是《北京青年》里重走青春的公路之旅曾遭诟病悬浮,却鲜有人知剧本埋着锋利现实。
李晨在海鲜市场卸货的夜戏,冻疮溃烂的双手特写被剪进片花,那是赵宝刚要求主演体验半个月搬运工的伤痕。
最狠一刀藏在《我的青春谁做主》的超市戏,王珞丹攥着打折排骨犹豫时,标签价从19.8元/斤改成21.3元/斤的镜头,是赵宝刚在物价局蹲守半月扒出的数据魔术。
观众以为看的是青春,实则是工资条上的数字博弈,他在政协会议上以此举例,文艺创作要敢于掀开生活的马桶盖。
摄像机是永不生锈的听诊器。从肖童戒毒时的涕泪横流,68岁的赵宝刚仍在解剖青春的骨骼肌理。
当同行哀叹年轻人只爱短剧时,他带着00后团队冲进电竞网吧,真正的时代切片,永远诞生在韭菜盒子的油渍里。”那些被铁水烫出的疤痕,终究化作照亮几代人的镜头镀膜。
只要贴近观众或者称谓观众,你才知道他们想要看是什么,毕竟艺术源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