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精英小东月薪20000左右,因为屡次迟到,跟人事吵了一架,被人事经理罚款20
司徒夜啊
2025-07-03 23:17:21
销售精英小东月薪20000左右,因为屡次迟到,跟人事吵了一架,被人事经理罚款2000,小东一气之下就按照人事的要求,每天准时上下班,晚上也不加班,结果客户要货找不到人,纷纷解约,老板了解清楚后,就把人事小刘给开了。
这是城中村一栋老旧居民楼的二楼,四十平的空间挤着祖孙三代。八岁的女儿朵朵蜷缩在里屋小床上,哮喘喷雾器摆在触手可及的床头柜。小东轻手轻脚推开房门。
作为公司连续三年的销售冠军,小东的两万月薪承载着全家的希望。母亲糖尿病并发症需要定期透析,妻子为照顾老小辞去工作,家庭重担全压在他一人肩上。每天清晨五点,他要先骑车半小时到市郊的中医院,为母亲挂号取药,再赶在九点前回到位于CBD的写字楼。
公司的打卡机是走廊尽头的冷面判官。银色机身嵌着指纹识别器,每次打卡成功都会发出尖锐的"滴"声。人事经理小刘总爱抱着黑色文件夹站在旁边,金丝眼镜反射着冷光。当小东第18次迟到,罚款单已经贴在他工位的公告栏上:2023年11月15日,迟到3分钟,扣款2000元。
"我母亲在急诊室!"小东攥着缴费单冲进人事办公室时,输液管的条形码还粘在单据边缘。小刘推了推眼镜,在考勤表上又画下一道红杠:"上个月销冠迟到也是这个标准,公司制度不能破。"玻璃墙外,同事们假装忙碌,键盘敲击声却比平时更轻。
转折点发生在那次争吵后的周一。小东提前半小时出门,在打卡机前8点59分50秒按下指纹。下班铃响起的瞬间,他合上电脑,径直走向电梯。客户王总的电话在17:03分打来,他看着手机屏幕亮起又熄灭,耳机里传来共享单车的开锁提示音。
变化像深秋的落叶,悄无声息却无法阻挡。曾经堆满合同的办公桌渐渐空了,客户微信群里的消息回复越来越慢。李姐的紧急补货需求在深夜发来,第二天就收到她转投竞争对手的通知。业绩榜上,小东的名字从榜首滑落到第十三位,鲜红的数字刺痛着他的眼睛。
老板的办公室笼罩在烟雾里。投影仪上,销售曲线像跳水运动员般垂直下落。小刘依然条理清晰地汇报:"通过严格考勤,本月全勤率提升23%。"这时秘书抱着一摞文件匆匆进来——全是客户投诉记录,最上面的联名信写着:如果再找不到小东经理,我们将终止合作。
人事变动来得迅速而安静。某天清晨,打卡机旁没了那个检查考勤的身影。小东在工位发现一个牛皮纸袋,里面装着女儿住院的全额报销单,还有老板手写的便条:"下周陪女儿过次生日吧。"手机弹出新任命:升任销售一部主管,负责重建客户关系。
现在的小东依旧保持着规律的作息,但他的工作方式早已改变。通勤路上,蓝牙耳机里响着客户需求;午休时间,他会打开视频会议跟进项目进度。手机备忘录里记满每个客户的喜好:王总喝茶要放三颗枸杞,李姐谈判时需要黑咖啡不加糖。
公司新的管理制度张贴在公告栏:弹性工作制,业绩与考勤综合评定。晨会上,新任人事总监说:"我们需要的不是精准到秒的打卡记录,而是有温度的服务。"
事件被匿名发上网后,引发全网热议:
网友A(职场博主):"这是典型的制度僵化!企业要的是结果,不是漂亮的考勤数据。管理者应该学会平衡规则与人性。"
网友B(HR从业者):"小刘按章办事没有错,但公司确实该优化制度,比如设置'紧急情况豁免权'。"
网友C(全职妈妈):"看哭了!职场父母太难了,希望更多公司能理解我们的不容易。"
网友D(在校学生):"如果我是小东,直接辞职!这种没有人情味的公司,不值得卖命。"
网友E(企业高管):"这个案例给所有管理者敲响警钟:过度强调流程,最终会反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0
阅读: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