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渡大渡河17勇士”的队长熊尚林,却在1942年带着一个参谋两个警卫员离开了部

紫韵流香梦幽情 2025-07-04 15:12:03

“强渡大渡河17勇士”的队长熊尚林,却在1942年带着一个参谋两个警卫员离开了部队,最后还被自己的参谋打死,其中发生了哪些隐秘?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35年春天,为了摆脱国民党数十万大军的追击,中央军委下令,红一方面军不惜任何代价,强渡大渡河。 大渡河地处深山峡谷中,最大河宽有三百米,水流湍急,非常难渡。 这里对于红军来说,既是险境,又是机遇。 如果能够通过这里, 我军就能够摆脱蒋军的追兵。 但是,蒋介石也想利用这里的地形,将红军消灭在大渡河的南岸。 红一团团长杨得志反复考虑之后,决定将这个任务交给一营。 一营营长又将这个任务交给了二连。 二连决定,挑选出17名精兵悍将组队,强渡到河对面消灭敌人,为后方部队争取生机。 这支队伍以连长熊尚林为首,被称为“十七勇士”。 5月25日,吃过早饭之后,十七勇士带上装备,和队伍辞行。 对于他们来说,此战凶险,谁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着回来。 当时, 能够渡江的只有一只小船,容不下17个人。 因此,团长将大家分成了两队,熊尚林带一队,营长孙继先带一队。 开始渡江之后,第一小队的8人迅速上船,朝着对岸划过去。 对岸的敌人见势立即开枪。 密集的子弹从勇士们的耳边呼啸而过。 熊尚林一边指挥方向,一边和战士们掏出枪反击。 就快要到达对岸的时候,船突然撞上礁石发生侧翻。 战士们立即跳入水中,推着船到了河对岸。 一上岸,他们就挥着大刀朝敌人的头上砍去。 爆炸声此起彼伏,在第一小队的掩护下,第二队也很快到达了对岸。 两队汇合之后,迅速强占了渡口要地,保证了红一师顺利国安,并成功夺取泸定桥。 加上营长孙继先在内,实际上渡江的一共是18人。 熊尚林是毋庸置疑的英雄,但让人没想到的是,他最后竟然死在了自己人枪下。 熊尚林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 12岁父亲病逝之后,他就开始下地干活。 1930年,朱德和毛主席的队伍经过他的家乡,17岁的熊尚林就主动报名参军。 熊尚林敢打敢干,打仗冲在最前面。 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在长征中当上了连长。 只不过,熊尚林没什么文化,性格粗犷直率,想一出是一出。 甚至可以说,他有一些鲁莽。 有一次,他从敌人手中缴获了一匹战马,乐地他直呼“好马”。 没想到, 之后因为这匹马不愿意过桥,他直接开枪将它杀死。 不仅如此,他说话十分大老粗,总是带脏话,因此得罪了不少人。 熊尚林的死,发生在1942年。 那一年,熊尚林带着十几名同志在长城一带奋战。 他逐渐将这一小支队伍发展成了几十人的团。 北平分区成立之后,在公布的领导机构名单中并没有熊尚林的名字。 实际上,这是因为熊尚林只是连级干部, 因此不可能争取分区首长的位置。 但是,熊尚林很生气。 不仅如此,他还直接带着他的参谋长和两个警卫员离开部队,单独干起了革命。 只私自脱离队伍,这可是部队中的大忌。 而熊尚林将一切都想的太过于简单。 他一位,自己去了熟悉的地方,工作应该会开展地很顺利。 但没想到,群众们知道他是单干,还没有组织之后,都不愿意搭理他。 这和熊尚林的设想可完全不同。 脾气本来就暴躁的他,天天和参谋长吵架。 结果有一天,参谋长趁其不备,直接向他开了枪。 熊尚林就这样死在了29岁。 不过,关于他的死还有另一个说法,那就是他牺牲在北平的一场战斗中。 而对于熊尚林的事情,不少地区的领导都讳莫如深。 这也无疑再次为他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主要信源:(文汇报——曾是强渡大渡河勇士之首的他,很可能成为共和国将军,却为何最终倒在战友枪口下……)

0 阅读:95

猜你喜欢

紫韵流香梦幽情

紫韵流香梦幽情

紫韵流香梦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