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寒冬,成都砖瓦厂因建材耗尽临时放假半天。疲惫的工人们聚餐解乏,酒过三巡,老工人周春银灌下整杯白酒笑道:“当年咱可是百步穿杨的神枪手!”工友们好奇,借来土制猎枪让他表演。没想到,年近五旬的老周连发数枪,枪枪命中,精湛的枪法惊呆了全场。
没人料到,这次炫技竟成了催命符。七日后,这个“模范工人”被押赴刑场执行枪决。原来,化名周春银的真身叫匡三,本是湘西巨匪。1950年剿匪战役中,这个悍匪冒用烈士遗孤的身份潜伏成都,在砖瓦厂当了22年搬运工。如果不是那晚酒精作祟暴露绝技,他或许能以“周春银”之名终老。
匡三的故事要从1923年重庆秀山县的贫民窟说起。他的父亲是码头苦力,母亲替人浆洗为生。赌徒父亲常把微薄的家当输光,全家常挨饿度日。少年匡三随父迁居湘西花垣县后,为了填饱肚子,开始勾结地痞,从偷鸡摸狗发展到拦路抢劫。二十岁那年,这个街头混混迷上了风尘女子赛花花,却被驻扎剿匪的国民党军官李绍斌横刀夺爱。遭情场羞辱的匡三设下毒计,以结拜兄弟为名接近李绍斌,数月间取得信任,最终将李绍斌诱至城外山洞,埋伏的土匪砍死了这位青年军官。这一事件让匡三在当地黑道声名鹊起,他随即带心腹流窜至川湘交界的川界河,投奔大土匪匡炳华,凭借阴狠手段与交际能力,短短两年打通官府关节,将抢劫范围扩展至鄂西八县。
1950年3月,解放军剿匪部队围剿匡炳华老巢。混战中匡三装死逃脱,潜藏深山半月后投奔远房表叔。饿得形销骨立的他刚在表叔家睡下,对方便向驻军举报。被俘的匡三假意配合剿匪,佯称带领抓捕“湘鄂川黔救国军”司令徐雅南。途经县城茶馆时借口侦察,趁机翻后墙遁入山林。亡命途中,匡三在湖北宜昌码头遇见真正的周春银。这个烈士遗子带着退伍证与迁移证明,准备前往成都落户。匡三假意照料,途中下药迷昏对方,盗取全部证件顶替其身份。凭烈士子女身份,他在成都民政局顺利落户,被安置到砖瓦厂工作,每月还领取烈士补助。
此后22年间,“周春银”成为厂里标兵,主动承担最累的运坯工作,帮助工友解决困难,连续15年被评为先进生产者。领导多次动员他入党,均被以“思想觉悟不够”推辞,实际是惧怕政治审查揭穿伪造身份。1971年冬的枪法展示引发工友怀疑。见过世面的老工人注意到匡三持枪姿势与退伍老兵不同,装弹动作带着绿林习气,尤其射击后习惯性摸腰间(原为掏匕首防身的土匪动作)。砖瓦厂党支部书记接到举报后翻查档案,发现三个疑点:烈士证明无编号、迁移文件缺公章、入伍部队番号已撤销。公安接到协查通报当日,在工棚逮捕正在吃饭的匡三。
经西南公安部专案组查实,匡三真实匪号“黑山鹞”,系1950年剿匪通缉令上悬赏八百万元(旧币)的甲级战犯。1971年12月28日的公审大会上,法官当庭宣读罪状。这个隐匿22年的巨匪终被押赴北郊刑场,结束其充满血腥与谎言的一生。沾满鲜血的猎枪后来被成都警察博物馆收藏,枪托上仍留着当年试射的弹痕。
宝子们,这事儿太离谱了,你们怎么看?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