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贵的烟瘾很大,在大寨抽自种的旱烟,进了京改抽香烟,但都是3毛左右。他本来可以

超越自我展风采 2025-07-04 15:32:03

陈永贵的烟瘾很大,在大寨抽自种的旱烟,进了京改抽香烟,但都是3毛左右。他本来可以享受"特供",但每天仍吃粗茶淡饭。常常是一大碗小米粥或馒头、面疙瘩,就着老咸菜或苦瓜,稀里呼噜香甜地吃完了事。若客人来了,他就煮面条招待。 他吃粮靠队上分给他家的口粮,拿到粮站卖了,兑换成全国通用粮票拿到北京用。另外,他还真是一个不拿工资的副总理,每年由大寨给他记满勤,每个劳动日按1.5元分给他家。组织上考虑到他进京后开销大,中央每月补助他36元生活费,山西省每月给他60元兼职补贴,后来提高到100元。他就挣这么些钱! 大寨这个不起眼的小山村,坐落在山西省昔阳县的黄土高原上。全村700亩耕地被分割得七零八落,东一块西一块,零零散散地分成了4700多块。这些巴掌大的地块,有的挂在陡坡上,有的陷在沟壑里,种地的时候连牲口都转不开身。说起当年的情形,61岁的郭凤莲还是那么直爽:"看着就发愁啊!" 就是这样一个穷山沟,硬是靠着大寨人的双手改变了模样。从1953年开始,大寨人开始了长达二十多年的改天换地。他们用最原始的镢头、铁锹,硬是把一座座荒山削平,把一道道深沟填实。寒冬腊月里,村民们顶着刺骨的北风,一筐筐地往沟里背土;盛夏酷暑时,他们光着膀子,在烈日下挥汗如雨。就这样,零碎贫瘠的土地变成了一片片整齐的梯田,建成了保水、保土、保肥的"海绵田"。粮食产量从亩产不到100斤,提高到了700多斤。 这种战天斗地的精神感动了全国人民。1964年,毛泽东主席发出"农业学大寨"的号召,这个偏僻的小山村一下子成了全国瞩目的焦点。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蜂拥而至,都想亲眼看看这个奇迹是怎么创造的。外国友人也慕名而来,最多的时候一天要接待上千人。大寨成了中国农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 就在大寨最红火的时候,年轻的郭凤莲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这个从小在苦水里泡大的姑娘,干活比男人还拼命,大家都叫她"铁姑娘"。她带领乡亲们继续开山造地,把大寨建设得越来越好。可谁也没想到,好日子没过多久,风向就变了。 1980年,安徽凤阳小岗村搞起了"大包干",这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很快得到中央肯定。一夜之间,全国农村都掀起了分田到户的热潮。这一走就是整整十年。 1991年冬天,已经43岁的郭凤莲突然接到通知,组织上希望她重回大寨担任党支部书记。这个消息让她彻夜难眠。那天晚上,她和丈夫躺在床上,谁也没说话,就这么看着窗外的月亮慢慢升起,又慢慢落下。天快亮的时候,丈夫终于开口了:"回去吧,把大寨的事干好就行,家里有我呢。"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让郭凤莲下定了决心。 几天后,郭凤莲回到了阔别十年的大寨。这次回来,她的身份多了几个:昔阳县委副书记、大寨乡党委副书记、大寨村党总支书记。站在村口的老槐树下,望着熟悉又陌生的村庄,郭凤莲心里百感交集。她知道,等待她的将是一条更加艰难的路。 "不跟历史赌气!"郭凤莲在村民大会上说得斩钉截铁。这句话像一记重锤,敲在每个人心上。她知道,光靠回忆过去的辉煌解决不了眼前的困境,必须放下身段向别人学习。那些年沿海地区发展得热火朝天,大寨要是还抱着老一套,迟早要被时代甩在后面。村里有些老人想不通,觉得大寨是"老先进",怎么能反过来学别人?郭凤莲就挨家挨户做工作,掰着指头给大家算账:人家种一亩地能挣多少钱,咱们种一亩地才挣几个钱?这么一比较,大伙儿都沉默了。 说干就干,大寨经济开发总公司很快挂牌成立。郭凤莲这个董事长当得不容易,她带着几个村干部,背着干粮就上了火车。为了省钱,他们买最便宜的硬座票,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到了地方也不敢住像样的宾馆,专挑那些十块钱一晚的小旅馆。有时候为了谈个项目,他们能在人家单位门口蹲一整天。郭凤莲最怕被人认出来——当年风光无限的大寨带头人,如今却要低声下气地求人办事,这滋味实在不好受。但为了村里的发展,这些委屈她都咽下去了。 变化最大的要数老劳模宋立英。老太太快八十岁了,精神头比年轻人还足。她在自家门口支了个小摊,专门卖大寨纪念品。那些来怀旧的老知青们,见了她就跟见了亲人似的,非要拉着她合影签名。去年光卖《大寨纪实》影碟,她就挣了两万多块钱。这在以前,可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0 阅读:66

猜你喜欢

超越自我展风采

超越自我展风采

超越自我展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