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欠了我们家400块大洋,如今我们家有困难,可以先还给我们吗?”2015年孝感

雾烬 2025-07-04 18:38:00

红军欠了我们家400块大洋,如今我们家有困难,可以先还给我们吗?”2015年孝感市人民政府,一位老人拿着一张泛黄的旧纸条说道。 “家里……揭不开锅了,这债,能还吗?”老人杨明荣颤抖着声音,十分的谨慎,那一个“债”字,出口极轻,却又似千斤重,办公大厅里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于,那张旧的发黄,甚至有些许破损的纸条。 “因我们红军现在扩大武装经济……特向扬长银先生借大洋四百元……”由于年代久远,上面的字迹早已模糊不清,但具体的缘由还是可以辨认出,而旁边的那枚红色印迹,也充分证明这不是假的。 工作人员小心地接过纸条,对于其真伪,他也无从知晓,只能暂且收下,待专人检测后,才能予以答复。后来,根据1992年版的《孝感县志》记载,欠条上的事件,确实存在。这瞬间引起了政府人员的重视。 “老人家,这欠条我们认,这是军民血肉相连的信物!”工作人员宽厚的手掌,紧紧包裹住老人嶙峋的手,刹那间,老人浑浊的眼中聚满了泪水,他望向躺在屋子里的妻子,这病终于有治了! 当时的1元大洋,相当于现在的60元至80元人民币。县财政部门按照相关规定,折算成现金给杨明荣兑付。谁料,老人眼里的光,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暗淡下去,双手无意间向后退缩了几次。 “但老人家,您听我说,红军的债,新政府用“心”来偿还!”工作人员俯身向前,再次用力地握住老人的手,他们承诺,不仅米面管够,看病抓药的钱,政府兜底,该享的福,一样不落,那张欠条,就是老人一家为革命立过功的有力证明。 杨明荣愣住了,他缓缓抬起颤抖的双手,注视着现场的工作人员,良久,一滴热泪重重地砸在地面,他没有过多的言语,只是深深地点头:“好!好!” 如今,那张饱经风霜的欠条正静静地躺在档案馆。烽火岁月里,红军以墨立据,写下的是绝境中对人民至诚的托付,那张泛黄的纸条,早已超越了银元的重量,它是军民鱼水情最好的证明! 在那个艰苦的年代,红军战士们的条件差,破旧的军装,打满补丁的鞋子,甚至是草鞋,那伙食更是清汤寡水,但“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这项铁律,却死死地刻在战士们的心中,然而,老乡们总是热情不已,这欠条也就越写越多。 现在的政府虽无法以货币形式偿还历史债务,但通过民生保障等途径,依然延续了那“人民至上”的初心,红军的承诺并没有被遗忘,它只是换了一种形式,重新融入到新时代的为民之策中,转化为对革命后代的切实关怀。 信息来源: 百度百科|《红军借条:85年前红军出具的借条》 人民网|《湖北现红军400元大洋借条 政府称鉴定后可兑付》 文|梅林 编辑|南风意史

0 阅读:74
雾烬

雾烬

雾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