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3年,章太炎在《苏报》上对慈禧大胆讽刺。慈禧勃然大怒,要把他处死。然而,章

烟雨故人泪 2025-07-05 11:08:02

1903年,章太炎在《苏报》上对慈禧大胆讽刺。慈禧勃然大怒,要把他处死。然而,章太炎却提前躲进了租界不出来。慈禧实在没办法,最后想了个昏招。 那年的上海租界,一场文字风暴正席卷全国。章太炎这个满肚子学问的狂士,在《苏报》上写了篇《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里头直接管光绪皇帝叫"载湉小丑",说他不辨菽麦。 这话传到北京紫禁城,把慈禧太后气得直拍桌子,这还得了?堂堂大清皇帝被个书生指着鼻子骂,朝廷的脸往哪搁? 慈禧当即下令要把章太炎抓来,可问题来了,《苏报》的报馆设在租界里,那是洋人的地盘。清朝的衙役提着铁链子到了租界门口,硬是没敢往里闯。 要知道那会儿洋人在中国横着走,连慈禧都得看他们脸色。朝廷急得跳脚,最后想了个馊主意:让上海道台袁树勋去跟洋人商量,看能不能把章太炎引渡出来。 洋人那边也犯难,英国领事馆的档案显示,他们既不想得罪清政府,又舍不得放弃租界的司法特权。 美国人倒是积极,想拿章太炎换点好处;俄国人也跟着起哄。可英国佬精得很,盘算来盘算去,觉得为了个书生坏了租界规矩不划算。 就这么着,章太炎在租界里该吃吃该喝喝,天天还写文章骂朝廷。 慈禧听说洋人不交人,气得摔了茶碗。她让袁树勋再想办法,甚至提出拿沪宁铁路的路权作交换。可洋人就是油盐不进,非要按他们的规矩来。 最后闹到要在租界的会审公廨开庭,堂堂大清朝廷居然得以原告身份,跟自己的子民对簿公堂。这事儿搁哪朝哪代都是笑话,官府抓反贼还得求着洋人帮忙,老百姓看了都摇头。 开庭那天更热闹,章太炎穿着件破长衫,晃着羽毛扇就上堂了。清廷的讼师说他大逆不道,他倒振振有词:"我骂皇帝怎么了?租界法律又没说不让骂。"把审判官噎得直瞪眼。 邹容更绝,说《革命军》是留学作业,不知谁给印出来的。俩书生在法庭上侃侃而谈,旁听的老百姓偷偷竖大拇指。 官司从夏天打到冬天,慈禧派去的官员急得嘴上起泡。眼看要判永远监禁,英国副领事突然拍桌子反对。 拖到来年五月,租界法庭终于判了:章太炎三年,邹容两年。听说判决结果,京城里的王公大臣差点背过气去,。明明按大清律,这俩早该凌迟了! 最让人唏嘘的是邹容,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在阴暗潮湿的西牢里染上肺炎。1905年春天,这个写出《革命军》的年轻革命家,就这么被折磨死在狱中。 消息传开,上海的学生们偷偷传抄他的文章,连东京的留学生都集会悼念。章太炎出狱后东渡日本,跟着孙中山闹革命去了。 回头想想,慈禧这招真是昏到家了。本来《苏报》没几个人看,经官府这么一闹,《革命军》卖得满大街都是。 老百姓都说:"朝廷越禁什么,什么就越火。"后来连胡同口卖糖葫芦的都知道"载湉小丑"的梗。 更讽刺的是,审判期间有个记者沈荩曝了《中俄密约》,被慈禧下令活活打死。洋人报纸一报道,全世界都骂清政府野蛮,反倒让章太炎他们捡了条命。 八年后的武昌枪响,很多人想起《苏报》案里那两个书生。历史有时候就这么奇妙:慈禧想用屠刀吓唬人,结果把更多人吓进了革命党。 她至死都没想明白,为什么抓两个写文章的,最后会抓出个民国来。 信息来源: 盐田档案与史志信息网《1903年6月29日 <苏报>案发生》 网易《清末震动中外的大案"苏报案"纪实》 《苏报案:晚清第一"文字狱"》

0 阅读:79

评论列表

江渐月

江渐月

1
2025-07-05 16:35

晚清的文字狱就像个笑话。

猜你喜欢

烟雨故人泪

烟雨故人泪

烟雨故人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