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认杨贵妃为干娘,跳胡旋舞讨欢心。高力士低语玄宗:“此胡腹大如鼓,恐有异志!

静雅阶苔染露寒 2025-07-05 11:59:28

安禄山认杨贵妃为干娘,跳胡旋舞讨欢心。高力士低语玄宗:“此胡腹大如鼓,恐有异志!”玄宗笑了:“那是赤心!” 高力士闻言,只得低头退下,心中却仍隐隐不安。他服侍玄宗多年,深知皇帝性情,一旦对谁宠信至极,便再难听进劝谏。 可这个安禄山,肥胖如球,满脸堆笑,看似憨厚的眼神里却偶尔闪过一丝精光,绝非善类,但玄宗不在乎。 此刻,他正抚掌大笑,看着安禄山在殿中旋转如飞。这个三百斤的胖子,跳起胡旋舞竟灵活得像只陀螺,逗得杨贵妃掩唇轻笑,连声叫好。 “禄儿,你这舞技,怕是连宫里的舞姬都比不上!”杨贵妃笑盈盈地说道。 安禄山立刻跪伏在地,故作憨态:“儿臣愚钝,只会这点粗浅伎俩,能博母妃一笑,已是万幸!” 玄宗见他如此恭敬,更是龙颜大悦,当即赐下金银锦缎,又加封他为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统兵二十万,权势滔天。 安禄山并非汉人,而是营州杂胡,母亲是突厥巫师,父亲早亡,自幼在边境长大,生性狡黠。他年轻时因偷羊被抓,本该处死,却因机灵善辩,被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收为义子,从此步入仕途。 他深知,想要在唐朝官场立足,光靠军功还不够,必须攀附权贵。于是,他把目标瞄准了玄宗最宠爱的女人——杨贵妃。 当时,杨贵妃的兄长杨国忠已位居宰相,权倾朝野。安禄山便投其所好,每次入朝,必先拜见杨国忠,送上奇珍异宝,言辞谦卑至极。 杨国忠起初对他颇为警惕,但见他如此“忠心”,渐渐放松了戒心,甚至多次在玄宗面前夸赞他。 然而,朝中并非所有人都被安禄山蒙蔽。太子李亨、老将哥舒翰等人,早已看出此人心怀不轨。一次朝会上,哥舒翰直言:“安禄山拥兵自重,久必生乱,陛下不可不防!” 玄宗却摆手笑道:“爱卿多虑了,禄山对朕忠心耿耿,岂会有异心?” 杨国忠也附和道:“哥舒将军莫非嫉妒安禄山受宠?”哥舒翰怒目而视,却不敢再多言。 安禄山见玄宗对自己深信不疑,胆子愈发大了。他不仅频繁出入宫廷,甚至请求认杨贵妃为“干娘”,这一举动,让满朝哗然。 杨贵妃当时不过三十出头,而安禄山已年近五十,竟要认她为母?这摆明了是谄媚讨好!可玄宗却觉得有趣,竟欣然应允。 从此,安禄山更加肆无忌惮。他每次入宫,必先拜见“母妃”,甚至故意装傻充愣,让杨贵妃亲手为他“洗三”(婴儿出生三日的洗礼仪式),引得宫人窃笑。 然而,暗地里,他却在范阳积极练兵,广纳死士,私造兵器。他的心腹谋士严庄、高尚等人,早已在筹划大事。 一次,安禄山醉酒后,对心腹将领史思明说道:“这大唐江山,早晚是咱们的!” 史思明大惊,连忙劝他慎言,安禄山却哈哈大笑:“怕什么?皇帝老儿只知享乐,哪还管得了天下?” 高力士身为玄宗最信任的宦官,眼见安禄山势力越来越大,忧心如焚。一日,他趁玄宗独处时,再次进言: “陛下,安禄山近来频繁调动兵马,范阳一带铁骑如云,恐非吉兆啊!” 玄宗正倚在榻上品茶,闻言微微皱眉:“力士啊,你怎么也学那些朝臣,整日疑神疑鬼?” 高力士跪地叩首:“老奴不敢妄言,只是安禄山此人,表面憨厚,实则狡诈,陛下不可不防!” 玄宗摇头笑道:“你呀,就是太多心。禄山若真有异心,何必对贵妃如此恭敬?他每次见朕,都恨不得把心掏出来,这样的忠臣,哪里去找?”高力士见劝说无效,只得叹息退下。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终于举兵反唐,以“诛杨国忠”为名,率十五万大军南下,直逼长安。 消息传来,朝野震动。玄宗这才如梦初醒,慌忙调兵遣将,可此时大唐承平日久,府兵废弛,哪里挡得住安禄山的虎狼之师? 不到半年,洛阳陷落,长安危在旦夕。玄宗带着杨贵妃、杨国忠等人仓皇西逃,行至马嵬驿时,禁军哗变,杨国忠被杀,杨贵妃被逼自缢。 临死前,杨贵妃泪流满面,对玄宗说道:“陛下,是臣妾害了您……若当初不听那胡儿谗言……”玄宗老泪纵横,却已无力回天。 安史之乱持续八年,大唐由盛转衰,千万百姓流离失所。而玄宗晚年被软禁宫中,每每想起高力士的劝谏,不禁捶胸顿足: “若早听力士一言,何至于此!” 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曾经的“赤心”,终究成了捅向大唐最狠的一刀。 信息来源:《旧唐书·安禄山传》

0 阅读:101

猜你喜欢

静雅阶苔染露寒

静雅阶苔染露寒

静雅阶苔染露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