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佩奇曾说:十年运动已成过往,浩然的那套斗争话语体系,还是忘了吧!钱文忠教授也直

超越自我展风采 2025-07-05 17:52:22

毛佩奇曾说:十年运动已成过往,浩然的那套斗争话语体系,还是忘了吧!钱文忠教授也直言:《金光大道》过于强调斗争,描绘的农民生活明显失真。但是在作家浩然看来,歌颂还是暴露,“并非仅仅是写作形式和方法,它是革命作家与非革命作家的分界线。”也难怪胡锡进曾写道:在“十年运动”结束后的几十余年中,浩然从没有真正地反省过狭隘的“积极分子写作”严重扭曲了他对现实的理解。也就无怪乎在1998年,他还会公开宣称对自己在“十年运动”中的创作丝毫不感到后悔,甚至认为自己当时对社会、对人民是有积极贡献的。 浩然的家庭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多次经历从贫穷到富裕,再从富裕到贫穷的巨大变迁。家庭这样的遭遇,让他一会儿生活在农村,一会儿又得跟着去煤矿、粪厂。在农村生活的那段日子,可给浩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亲身体验到了发生在亲人之间的尔虞我诈,那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真的是太残酷了。而在粪场的日子,那又是另一番景象。他见到了形形色色、多灾多难的劳苦大众。这些人每天都在为了生活苦苦挣扎,他们的脸上写满了疲惫和无奈。浩然看着他们,心里肯定有很多感触,这些经历也成了他人生中宝贵的财富。 农民和矿工的生存方式和境遇那可是有很大差距的。农民们靠着自己的辛勤劳动和节俭,一点一点地维持着生活。他们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去田里干活,风吹日晒的,就为了能多收点粮食,让家里人能吃饱穿暖。而矿工们呢,他们更信任矿工之间的义气。在矿井下,那是危险重重,随时都可能有生命危险。所以他们之间相互扶持,相互帮助,那种情谊是特别深厚的。 浩然奔波在大粪场子,他的童年充满了独特意味,丰富多彩。他结识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在煤矿里混迹,也让他体验到了大众的苦难民生。他耳闻目睹了很多传奇人物起伏多舛、经历复杂的人生故事。虽然他上学的时间不长,只上过私塾和几年小学,而且因为学习不专心,还常年泡在戏园子里。可就是这戏园子,让他无形中受到了民间文学、传统戏曲文学的影响和熏染。 在成长的过程中,浩然慢慢地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念。他看到了穷人的苦,看到了社会的不公平,所以他就特别渴望人民能翻身做主,渴望有一个公平的世界。这种想法让他迅速吸收了共产党的政治观念,从此以后,他总是以阶级立场去看待问题。他写的小说,也都是围绕着贫苦农民的生存境遇层层展开的。像马老四、刘祥、罗小山这些人物,就是他看待社会问题的根本之处。苦难却非同寻常的人生经历,让浩然的视界比一般人更为开阔。他经历了起起伏伏、多变无常的人生,所以已经能够比较坦然地对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 浩然迅速走上了革命道路。在这条道路上,他抛开了一时的苦难和严峻残酷的现实,坚定地憧憬着光明的远大前景。他心里对农民、农村美好的明天充满了无限的向往和期待。浩然的性格深受父母的影响,不过受母亲影响更多一些。浩然的母亲曾经接受过新观念,也有过一些见识。在动乱的岁月里,她盘算着、计划着,渴望凭借丈夫的本事和自己的节俭这双重努力来创造生活。可惜啊,丈夫最终步入歧途,她的希望也落空了。浩然的父亲虽然是农民,却很讲义气。 坚强勇敢的母亲在生活的多次打击下,依然支持着家庭,维持着生活。她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浩然的成长和性格。在这种不同寻常环境下成长的浩然,心情是很复杂的。他曾经为父亲而感到荣耀,毕竟父亲也是个讲义气的人。但是他也为父亲的所作所为而感到耻辱,因为父亲最终走上了错误的道路。母亲的“为实现理想而奋斗、将暂时的苦难抛诸脑后”的观念占了上风,深深地影响着浩然的性格。所以浩然重感情、讲义气,把前途和名声看得十分重要。他有志气、重正气、讲义气,这些构成了他理想主义性格的重要部分。 在革命斗争中,浩然积极参加。他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一心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在搞文艺创作的时候,他也是热心写作。他用手中的笔,描绘着农村的生活,讲述着农民的故事。文革时期,他也用手中的笔杆子去努力表现,想要通过自己的作品,传递出正能量,让更多的人看到希望。浩然一生向往正义,具有强烈的正义感和自信感。直到晚年,他仍然将关注的焦点放在农民身上。他心里始终装着农民,想着怎么能让农民过上好日子。 之所以将“革命理想主义”定义为浩然的态度和性格,是因为浩然充分具备“革命理想主义”的性格特征。理想主义者总是期待明天,轻视眼前。浩然的理想主义性格促使他没有拘泥于农村生活。他不像一般的农民那样,安于农村的现状,按照普通庄稼人的轨迹去维持生活。他在农村之外寻找其他前途,最终离开了农村,步入了文学创作的人生道路。

0 阅读:16
超越自我展风采

超越自我展风采

超越自我展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