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拉维夫大学一间老旧的阶梯教室里,一位年近六十的以色列学者站在黑板前,指着一张 PPT 图表对台下说:“下一个对犹太人大开杀戒的地方,极可能是美国。” 教室瞬间安静了,几十双眼睛盯着他,不是震惊,是难以置信。窗外的阳光透过布满灰尘的玻璃,在他身后的纳粹标语投影上切割出斑驳的光痕。 那些 1930 年代德国街头的老照片与 2024 年美国反犹集会的视频在屏幕上交替闪现,像一卷加速播放的历史循环录像带。 本・卡哈内的指尖划过 PPT 上飙升的曲线 ——2023 年加沙冲突爆发后,美国反诽谤联盟(ADL)记录的反犹事件激增 388%。 纽约地铁里被涂鸦的犹太教堂标识、波士顿大学讲堂上被撕碎的犹太历史课本、洛杉矶街头被焚烧的以色列国旗。 这些监控截图被他钉在黑板旁的软木板上,像一组正在溃烂的伤口。 “看这个,” 他点了点匹兹堡 “生命之树” 教堂的照片,2018 年那场枪击案中 11 具覆盖着蓝白国旗的遗体,“凶手罗伯特・鲍尔斯在作案前一小时,还在超市买牛奶。” 后排传来学生的窃窃私语,卡哈内突然关掉投影仪。黑暗中,他从皮包里摸出个铁皮盒,里面是 1938 年水晶之夜幸存犹太人的日记复印件。 泛黄的纸页上用铅笔写着:“他们说我们偷走了工作,就像现在美国人说我们操控美联储。” 他顿了顿,从另一个夹层抽出 2024 年社交媒体截图 —— 某知名论坛上,“犹太人控制全球经济” 的帖子获得 58 万点赞。 发帖者头像是卡通化的犹太长鼻形象,与纳粹宣传画上的 caricature 如出一辙。 “1992 年我在柏林墙遗址做研究,” 他突然提高声音,“那时我也觉得‘大屠杀’是遥远的历史,直到 2014 年在法国,我亲眼看见暴徒用阿拉伯语喊着‘犹太人去死’砸毁犹太会堂。” 他卷起袖子,小臂上有道淡粉色的疤痕,“这是 2017 年在波兰,有人朝我泼硫酸时留下的。” 教室后排的女生下意识捂住嘴,卡哈内却笑了,笑声里带着金属般的冷硬。 “现在美国街头的反犹袭击,和当年德国褐衫军的早期暴行,连施暴者的表情都一样 —— 带着正义的愤怒。” 他切换到下一页 PPT,左侧是 1930 年代德国失业率曲线,右侧是 2024 年美国中产阶级萎缩数据,两条抛物线在屏幕上形成诡异的对称。 “经济危机创造了替罪羊的土壤,” 他用激光笔点着数据交汇点,“1933 年希特勒上台时,德国失业率 25.9%。 2023 年美国‘零元购’泛滥的城市,青年失业率超过 24%。” 台下有学生拿出手机搜索,卡哈内没理会,继续翻出一份 FBI 犯罪报告: 2024 年美国针对犹太人的仇恨犯罪中,73% 的施暴者自称 “经济状况糟糕”。 “知道最讽刺的是什么吗?” 他突然走下讲台,站在教室中央,“美国犹太人只占总人口 2.4%,却被认为‘拥有过多权力’—— 这和 1930 年代德国的‘犹太人阴谋论’如出一辙。” 他举起一份民调结果,25% 的美国年轻人认同 “犹太人控制媒体和政府”,这个数字在极右翼群体中高达 68%。 “索罗斯、扎克伯格,这些名字被反复提及,就像当年的罗斯柴尔德家族。” 他的声音突然低沉,“但真正的危险不是这些符号,而是当‘犹太人’成为所有社会问题的万能解释时,屠杀的逻辑就形成了。” 下课铃响时,卡哈内收拾电脑,有学生追问:“教授,美国有三权分立,怎么会重蹈覆辙?” 他指了指黑板上未擦去的公式:“魏玛共和国也有宪法。” 走出教室时,阳光刺眼,他看见校门外停着辆黑色轿车,车窗摇下露出 CNN 的标志。 “您真的认为美国会发生犹太人大屠杀?” 记者把话筒递过来,他望着远处特拉维夫的高楼,那些建筑上密布的防弹玻璃在阳光下闪着冷光。 “我在波士顿坐出租车时,司机说‘犹太人搞通胀’,” 他突然笑了,笑容里带着疲惫,“1938 年柏林的出租车司机也这么说。” 他没再回答,转身走进树荫。此刻大西洋彼岸的芝加哥,某犹太学校的监控正记录下蒙面者投掷燃烧瓶的瞬间。 纽约布鲁克林,被拳击重伤的犹太男孩在病床上喃喃自语。 而 ADL 的服务器上,2025 年 3 月的反犹事件报告正在自动生成,单月 180 起恶性袭击的数字,像滴在统计图表上的血珠,正慢慢晕开。 阶梯教室的黑板上,卡哈内用粉笔写下最后一行字:“当‘他们’变成‘非人’,屠杀就只是技术问题。” 投影仪的光束穿过灰尘,照亮这行字,也照亮后排学生笔记本上仓促记下的句子:“不是预言,是正在发生的历史复制。” 而窗外,特拉维夫的警报器突然响起,那是模拟火箭弹袭击的演习信号,悠长的鸣声里,卡哈内的话还在教室里回荡:“我们总以为屠杀很远,直到它成为日常。”
如何让老师放弃把我培养成班主任……
【2评论】【1点赞】
zxyemoren
只有深受犹太人之苦的地方,才会产生希特勒与本拉登。。。所以犹太人的坟场就在美国与巴勒斯坦。。。
季漠
解释这么多有用吗?做了就做了被灭也不怨,从美国成立起美联储就是私立的还不说明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