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一锤定音,除中国外的其他国家有罪受了,欧盟加拿大秒怂】 特朗普一锤定音,给予超75国国的关税豁免期将于7月9日截止,不会再有任何延长,这下子除了中国之外的国家都有罪受了,对此加拿大和欧盟秒怂。 其实这是特朗普政府“美国优先”策略的延续,早在年初他就重启了“对等关税”政策,要求贸易伙伴必须按照美国对其商品征收的税率来调整自身关税,否则就加征惩罚性关税。这次豁免期到期不延长,说白了就是用关税作为杠杆,迫使各国在贸易谈判中让步。 而中国能成为例外,全靠今年5月在日内瓦谈成的那份协议。当时中美双方同意暂停24%的关税90天,同时保留10%的基准税率,这一安排直接把中国的关税豁免期延长到了8月。 更关键的是协议里还包含了稀土供应和留学签证等配套条款,相当于用资源和市场换来了关税缓冲期。这 种交换其实是特朗普政府的典型策略——用短期利益换取长期战略优势,毕竟中国掌握着全球70%的稀土开采和90%的加工能力,这对美国高科技产业和军工供应链至关重要。 相比之下,欧盟和加拿大的反应就显得有些狼狈,欧盟原本准备了价值210亿欧元的报复性关税清单,甚至考虑对950亿欧元的美国商品加征更高税率,但在最后关头还是选择了妥协。 他们的谈判代表最近频繁往返华盛顿,核心诉求是在药品、酒类和半导体等关键行业获得豁免,同时希望美国降低汽车和钢铝产品的关税。 加拿大的情况更直接,为了避免贸易谈判破裂,他们主动取消了原本计划对美国科技公司征收的数字服务税,这种“自我阉割”式的让步,充分暴露了其在美加贸易中的弱势地位。 其实这种局面早有预兆,特朗普政府从2025年2月开始对钢铝产品全面加征25%关税时,加拿大和欧盟就曾强烈反对,但最终还是被迫接受部分豁免条款。这次关税豁免到期不延长,不过是之前博弈的延续。 对欧盟来说他们既要维护自身产业利益,又不敢彻底得罪美国这个最大的贸易伙伴;对加拿大而言,其经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度高达75%,任何关税冲击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这种结构性的依附关系,决定了他们在谈判中很难真正硬气起来。 更深层的矛盾在于特朗普政府把关税当成了政治工具,从历史上看,美国多次通过加征关税转嫁国内经济压力,但结果往往是损人不利己。 这次特朗普试图通过关税胁迫各国在科技、能源等领域让步,却忽视了全球供应链的相互依存性。 中国能置身事外,既是因为前期谈判的成果,也得益于自身产业链的完整性和市场规模的优势。而欧盟和加拿大的“秒怂”,本质上是在权衡短期阵痛与长期合作后的无奈选择。这种单边主义的贸易政策,最终只会让美国在国际经贸体系中越来越孤立。
川普发起关税大战的蓝图渐渐的清晰起来了,那就是,对各个国家征收10~20%不等的
【2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