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先生“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对同一个人会很自然地有不同的评价——爱憎分明,判若两人。 比如对鲁迅。在三十年代的文学之争中,他对鲁迅的评价就很低,最典型的说法就是认定鲁迅是“封建余孽”和“衣冠禽兽”。但在后来,称其是“革命的思想家”“划时代的文艺作家”“实事求是的历史学家”“以身作则的教育家”和“渴望人类解放的国际主义者”。甚至把鲁迅跟孔子相提并论——孔子之前,无数孔子;孔子之后,一无孔子;鲁迅之前,一无鲁迅;鲁迅之后,无数鲁迅。 比如对江青。在文革中,郭沫若先生《献给在座的江青同志》赞美之情溢于言表。四人帮倒台之后,郭沫若先生《水调歌头*粉碎四人帮》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还有精生白骨,自比则天武后,扫帚扫而光。 比如对蒋介石。郭先生既有“蒋介石是流氓地痞、土豪劣绅、贪官污吏、卖国军阀、所有一切反动派——反革命势力的中心力量了。”也有“《蒋委员长会见记》呈着满脸的笑容,眼睛分外的亮。我感觉着蒋的眼神表示了抗战的决心。只要有这一决心就好,就能保证抗战的持久性。......现在,我们最高尚的精神力活动了起来,一切物质上的工具都赋予了新鲜的生命”…… 郭先生真是“旷世奇才”。
郭沫若先生“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对同一个人会很自然地有不同的
阿岔侃历史
2025-07-06 17:28:32
0
阅读:17
用户10xxx17
实用主义的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