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央视旗下的“玉渊潭天”发布了一则消息说,中欧电动汽车谈判的技术部分已经

冰铭说武军事 2025-07-06 18:23:40

7月4日,央视旗下的“玉渊潭天”发布了一则消息说,中欧电动汽车谈判的技术部分已经基本完成,就差最后“临门一脚”了。可这关键的一脚能不能踢出去,还得看欧方有没有足够的“政治意愿”。 那么,具体而言,欧盟需要展现什么样的“政治意愿”呢?那就是欧盟需要摒弃“逢中必反”的思维定式。 当前欧盟在电动车等问题上对华强硬,深层逻辑是延续冷战思维和跨大西洋联盟惯性,将中国视为“系统性对手”而非客观评估其作为合作伙伴的潜力。这实际上是将欧洲的安全与经济政策捆绑在美国的地缘战略目标上。 美国自身电动车产业竞争力不足(除特斯拉外缺乏全球领军者,传统巨头转型缓慢),所以美国推动欧盟对华电动车设限,核心目的是利用欧洲市场延缓中国技术进步,为美国产业争取喘息时间(甚至吸引欧洲资本赴美),而非真正维护“公平竞争”。欧盟如果盲从,实质是牺牲欧盟产业转型节奏和市场利益,为美国“挡子弹”。 再看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自2023年1月生效以来,该法案通过高达3690亿美元的清洁能源补贴及税收优惠,明确要求电动车电池组件和关键矿物需在北美生产或采购,以此吸引全球产业链赴美布局。这一政策对欧洲新能源产业形成了“虹吸效应”。 而欧盟若在电动车领域紧随美国对华发难,将面临双重结构性打击。一方面,欧盟会失去中国市场和合作机会,削弱欧洲产业竞争力。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2023年汽车出口达491万辆,同比增57.9%,其中对欧盟出口份额从2019年的0.4%跃升至2023年的3.7%,预计2025年达15%。欧洲车企如大众、宝马、奔驰依赖中国市场贡献30%-40%的全球销量与利润。若欧盟对华设限,将直接冲击其核心收入来源。另一方面,欧盟产业链合作面临断裂风险。欧洲电池产业严重依赖中国原材料和部件。中国占全球石墨供应的75%,这是电池负极核心材料,且控制锂、镍等关键矿产加工产能。 宁德时代、恩捷股份等中企已在匈牙利、德国布局电池工厂,投资超10亿欧元。若欧盟效仿美国“去中国化”供应链政策,将导致欧洲本土电池产能建设延迟甚至中断,加剧原材料短缺。 如今,欧盟在新能源领域的战略自主性正遭受美中双重挤压。若对华脱钩,将自断关键市场与技术链;若放任产业外流,则加速本土工业空心化。要突破困局,欧盟需要摒弃“经济问题政治化”的逻辑,在坚守多边规则的基础上,平衡三方竞合,避免沦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欧盟决策层,是时候展现真正的“政治意愿”了!

0 阅读:2
冰铭说武军事

冰铭说武军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