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我先头部队冲锋至一座河桥边时遭到越军的伏击,十几名战士中弹纷纷倒向运河,遗体在河谷里缓缓漂流。 1979年2月17日,中国对越南北部发起自卫反击战,主要是为了反击越南的侵略行为。那时候,咱部队推进很快,几周内就拿下了不少战略要地。但到了3月5日,上面宣布撤军,计划在3月16日前全部退回国。撤退听着简单,可越军哪会轻易放手。他们靠着熟悉的地形,搞起了游击战和伏击,想拖住咱们,给咱多添点伤亡。 50军150师448团就是撤退部队的一员,负责掩护大部队撤离。150师是支新部队,1967年才组建,战前紧急扩编,从6000多人增加到1.1万多人。新兵多,训练少,实战经验几乎为零,指挥上也有些问题,这都为后来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3月12日,448团走到越南高平以西的天丰地区。这地方山高林密,河道纵横,是搞伏击的好地盘。越军851团早在这儿等着了,设好了埋伏。中午时分,448团先头部队靠近一座横跨运河的石桥,桥窄得不行,两边是陡坡,河水急得很,周围全是热带丛林,地形对咱们特别不利。 部队刚上桥,越军就从高处开火,机枪、步枪一顿扫射,咱战士压根没地方躲。几分钟内,十几个人中弹,有的倒在桥上,有的掉进河里,遗体顺着水漂走,那场面真是惨不忍睹。后头的部队想支援,可地形太复杂,通讯又不通,先头部队基本全完了。 这只是个开头。伏击之后,越军把448团主力围住,团部让大家分散突围,可在这种山林里,这命令反倒更乱了。越军不停骚扰,切断联系,好多战士迷了路,跑不出来。战斗打到3月14日,448团损失惨重,542人失散,332人牺牲,218人被俘,还丢了407支枪和24门炮。这仗成了整个反击战里最惨的一次。 这场仗里,有些人的故事真挺让人动容。比如肖家喜,448团一营机枪连的给养员。部队被打散后,他受了重伤,一个人带着枪和弹药,在丛林里爬了八天八夜,躲着越军,靠野菜和水活下来,最后硬是回到了国境线。军委给他封了个“钢铁战士”,还记了一等功,这精神真牛。 可更多的战士没这么幸运。很多人突围时牺牲了,遗体都没收回来。被俘的218人呢,在越南吃了不少苦,80年代才陆续放回来,身体和心里的伤都不轻,但他们能撑下来,也挺了不起。 448团这场败仗,问题不少,值得好好说道说道。 首先,训练太差。150师新兵多,战前没怎么练过实战,上了战场就懵了,反应慢半拍。 其次,指挥有问题。遇袭后让分散突围,听着有道理,可在那种地形里,等于自乱阵脚,没法组织反击。 再者,情报不行。咱对越军的埋伏和地形没摸透,选的路线太冒险。 最后,通讯也不给力。增援部队联系不上,错过了救人的时机。 这些毛病加一块儿,448团想不惨都难。 这场仗打完,军方可没闲着,赶紧复盘。发现问题后,部队改了不少东西。新兵训练加码,实战演练多了起来,指挥系统也弄得更顺畅,通讯设备和情报工作都升级了。448团的教训虽然疼,但也逼着咱军队进步了。 说白了,这次的惨败提醒咱们,仗不是光靠勇气打的,准备不足、地形不熟、指挥不灵,哪样都能要命。军方后来这些调整,就是不想再让战士白白牺牲。 1979年河桥边的伏击,是咱对越反击战里抹不去的一道疤。那十几名战士倒在运河里,遗体漂走的样子,太揪心了。他们用命换来的教训,今天还值得咱好好想想。和平多不容易啊,这些英雄可不能白牺牲。你咋看这场仗?有没有啥想说的,留言聊聊呗,一起缅怀那些为国流血的兄弟。
1980年,十几名越军将小战士许明习团团围住,见他孤身一人,便想生擒回去邀功。弹
【16评论】【50点赞】
用户17xxx60
胡编乱造
A清风
听说,太仓促了,有些步话机用完电了,没电池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