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70岁时,特别想念早逝的五阿哥永琪,便翻了永琪生母愉妃的牌子。太监一脸震惊:“陛下,愉妃已经67岁了,怕是伺候不好。” 皇帝手一挥,不理会众人表情。那晚,乾清宫灯火通明,愉妃坐上软轿,被抬进宫中。所有人都看不懂这出戏。一个垂垂老矣的妃子,为何还能被召见?朝上没人敢议论,但宫里早传疯了:皇帝,不是翻女人的牌子,是翻回忆的牌子。 乾隆,这位自诩“十全老人”的帝王,晚年情绪起伏很大。他宠爱和珅,怀念旧人,身边的熟面孔一个个凋零,唯有记忆牢牢留在心头。而愉妃,是他最不愿忘的那一个。不是因为她多貌美、多得宠,而是因为她是永琪的母亲,是那个他最想立为太子的五阿哥的母亲。 愉妃出身珂里叶特氏,没显赫背景,也没靠家世撑腰。她进宫时身份不高,只是常在。但她性子安静,会照顾人,没几年就被乾隆注意到。后来生下永琪,儿子聪明得很,三岁识字,五岁能背诗,还骑得一手好马。乾隆眼里闪光,看着儿子时,眼角都是笑意。于是她顺理成章晋升愉嫔、愉妃。 但愉妃的幸运,并非来自自身,而是那位从小就被帝王当作希望培养的永琪。 永琪不同于其他阿哥。他话少,做事快,天生就像个领军人物。乾隆让他习文练武,派他跟大臣学政务,还命他协助亲王管理事务。最夸张的一次,是圆明园起火。火势凶猛,宫女太监四处奔逃,永琪却冲进火场,硬是从火海里背出了乾隆。皇帝当场湿了眼眶,没多久就封他为荣亲王。 宫里的人都知道,皇帝宠他。甚至有人听说,乾隆已暗中决定,若永琪平安长大,这个太子之位,就是他的。可惜天不遂人愿,永琪身体一向不错,却忽然染疾。他挺过最初几天,后来病情恶化,整个人瘦成一把骨头。太医院束手无策,乾隆日夜探望,但最终,永琪还是撒手人寰,年仅25岁。 那天,乾隆坐在永琪床边,一句话没说。皇帝的脸苍白,眼底藏不住悲伤。整个紫禁城都感受到那股低气压。从那以后,乾隆变了。他不再提立储之事,也不再轻易露出笑容。他怀念永琪,怀念那段本应延续的父子梦。 而愉妃,也变了。她守在永琪旧居,不再梳妆,不再与宫妃往来。她不争宠,不露面,安静得像个影子。乾隆偶尔召她过去,不说别的,只让她坐着。他们都不提永琪,但彼此都明白,那份沉默里,装着谁的身影。 乾隆的后宫众妃无数,但晚年真正让他牵挂的,除了孝贤皇后,就是愉妃。他曾说过:“愉妃温婉,无过。”这句话,在乾隆口中,已是最高评价。她不争,不抢,不闹,几十年守着一个儿子的回忆,把自己熬成一尊静默的雕像。 乾隆70岁那年,忽然心血来潮。他翻开妃嫔名册,翻到那一页,愣了一会儿,然后下令召见愉妃。太监吓住了,宫里从没这种事——一个67岁的老人,怎还能被翻牌?但乾隆执意。他不是想召人,他是想借这张牌,把那段记忆再翻一遍。 那晚,愉妃被抬进宫。她身穿素衣,步履慢得像风中蜡烛。进门那刻,乾隆看着她,眼神复杂。两人对坐许久,谁也没说话。有人说,那晚皇帝问起永琪。有人说,他只是坐着,看着蜡烛燃尽。但不管是哪种,都是真情。 之后几年,愉妃竟然常被召见。她在宫中又活了十几年,年年体检,年年送礼,直到78岁去世。乾隆亲自安排葬礼,追封为“愉贵妃”。很多人都疑惑,为何一个未曾做皇后的人,竟有如此隆重的待遇? 答案很简单。她没做皇后,却做了一个帝王最怀念的女人。不是因为她的容貌,也不是因为她的聪慧,而是因为她让乾隆记得,自己曾有一个可以托付天下的儿子。 一个帝王晚年最大的孤独,不是没有女人,而是没人能与他共享旧梦。而愉妃,是那座梦里宫殿里,唯一留下来的身影。 所以乾隆翻的那张牌,不是愉妃的,是永琪的,是那个曾让他觉得一切都还来得及的过去。 参考资料:中华网《愉妃70岁还被乾隆翻牌子 愉妃为什么始终还是一个妃子》2024.5.14
乾隆把一张白纸甩到纪晓岚面前,语气不容置疑:“给朕宣读诏书。”满朝大臣都愣住了,
【7评论】【3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