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福建,小女孩的母亲在车祸中去世,她分得了40余万的赔偿款,这笔钱存入了她的账户,由爷爷代管。后来这笔钱又转给了自己父亲,而父亲再婚后又将这笔钱转给了继母。继母将这笔钱用于炒股,最后血本无归。小女孩直接起诉继母,要求偿还这笔钱。法院判决继母偿还本金加利息,对方不服提起上诉。
“这可是我亲妈妈的赔偿款啊,就这样让你给霍霍了!”福建一女孩的遭遇引全网愤慨。
事情要从多年前说起,小丽母亲离世后赔偿款按法律程序打入小丽账户,因她尚未成年,爷爷作为监护人暂管账户。
本以为这是对孩子未来的兜底,谁能想到父亲张某成为这场“财产风波”的转折点,张某与继母李某再婚后,竟擅自将小丽账户里的41.9万元转出——20万元先经自己账户过渡,再转给李某;剩下21.9万元直接转入继母账户。
而李某拿到钱后,没想着为小丽守护这份“特殊财产”,反而将其投入股票账户,企图靠炒股获利,可股市风云难测这笔钱最终大幅亏损,血本无归。
小丽成年后得知真相,愤怒又无助,对她而言这笔钱不仅是数字,更是母亲留在世间的“最后温度”,是未来学业、生活的保障。
后来小丽果断起诉继母李某,要求偿还本金与利息,法院一审认定,监护人张某擅自处分小丽财产,违背“最有利于被监护人”原则,属于监护权滥用;
李某与张某合意挪用资金炒股,构成夫妻共同债务,判决李某返还41.9万元本金,支付资金占用利息,另承担鉴定费、保全申请费。
后来李某也不服上诉,但是二审维持原判,如今判决已生效,可小丽被“霍霍”的伤害,却难以轻易抚平。
此事曝光后,网友炸开了锅。有人痛斥:“亲妈用命换的钱,当爹的不守护就算了,还伙同继母瞎折腾,这良心能安?”也有人感慨:“未成年人的财产安全太容易被忽视,监护权不能成‘吸血权杖’!”
说白了这起案件撕开了“监护漏洞”的伤疤——监护人若背离职责,未成年人的合法财产随时可能成为“牺牲品”,法律虽明确监护人要为被监护人利益行事,可现实中亲情掺杂利益时,总有监护人妄图“钻空子”,把孩子的保障当成“私产”挥霍。
回顾整个过程,从赔偿款的“专款专用”属性,到监护人的“越界操作”,再到法院的“依法追讨”,每一步都在叩问:如何守护未成年人的“特殊财产”?
那些因事故、遗产获得的赔偿款、继承款,本是孩子未来的“避风港”,却可能因监护失责,沦为大人博弈的“筹码”。
就像网友说的:“不是自己的钱,动的时候能不能想想良心?何况这是孩子亲妈的命换来的!”
如今判决落地,可背后的警示从未过时,监护权是责任不是“提款权”;亲情纽带不该成为伤害孩子的“利器”。
那么你怎么看待这件事?是谴责监护人的失职,还是关注未成年人财产保护的漏洞?欢迎留下你的观点,让更多人看见“守护孩子未来”的重要性。
信源:据九派新闻7月6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