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潮新闻7月4日的报道,在南京一医院,医生护士竟排队找病号看病,只因对方是著名老

史纪文谭 2025-07-07 14:38:45

据潮新闻7月4日的报道,在南京一医院,医生护士竟排队找病号看病,只因对方是著名老中医,不料,当网友们看到老中医的表情后却瞬间绷不住了。[鼓掌]

南京一家医院的病房最近上演了反常一幕:病床上躺着一位鼻插氧气管的老人,床前却排起医护人员的长队。

这些白大褂不是来查房,而是趁着休息时间请这位“病号”把脉问诊。

这位老人叫郑飞,一名退休多年的当地名中医,尽管自己需要调养,仍耐心为每位年轻医护搭脉。

有护士想付诊费,他连连摆手拒绝。这一幕被拍成视频后,迅速吸引超百万网友围观。  

郑飞的身份由科室护士孙女士证实,他在当地中医圈声望颇高,家中挂满患者赠送的锦旗,全是靠医术和医德换来。

这些锦旗无声讲述着他过去的行医生涯。如今住院期间,他意外成了医院的“编外专家”。

围观网友注意到他疲惫又专注的神情,有人调侃这是“医者难自医”的具象化。

更有人犀利指出,现代医院过度依赖仪器,若停电医生可能无法看病,虽是玩笑,却折射出公众对医疗现状的忧虑。  

郑飞的病房问诊现象背后是中医资源稀缺的现实,南京另一位90岁老中医沙孝银仍在社区医院坐诊,挂号费仅收1元。

他自制膏药贴需精准贴于穴位,吸引全省患者慕名而来,沙孝银的徒弟王蓉蓉已成为社区最受欢迎医生之一,但这类传承案例太少。

老中医年事渐高,经验面临流失风险,去年南京一场读者节活动上,名中医赵杨的义诊展位排起长队,年轻人占半数。

有人专程从外地赶来,等一小时只为把脉,赵杨发现多数年轻人是“心病”,焦虑但体检无异常,他直言中医需更多机会接触公众。  

中西医的互补价值在此事件中凸显,医护人员排队求诊,本质是对传统医学的认可。

有网友分享亲身经历,脚部细菌感染被西医院下截肢通知,转投中医诊所四天便能行走,此类案例虽属个别,但反映部分疾病中医疗效显著。

豆丁网研究指出中医依赖经验积累,与西医的科学化体系形成对比,信息不对称易导致患者误解,需通过规范监督与透明诊疗弥合分歧。  

医患关系本质亦需厘清,北京口腔医院官网刊文强调患者非“上帝”,医患是共同对抗疾病的协作关系。

医生主导治疗但需尊重患者知情权,例如详细解释方案、允许患者参与决策。

中医医院研究进一步提出,医生用通俗语言替代专业术语可减少沟通障碍,建立信任需要双向努力。郑飞病床旁的故事没有结束。

他婉拒诊费的细节被反复传播,网友称为“医者仁心的现场教学”,这种自发传承比制度安排更生动,但也暴露中医师承的困境。

当老中医在吸氧间隙仍坚持搭脉,提醒人们珍惜尚存的传统医学火种。    信源: 1. 事件核心信息来自河南都市频道的实地报道。 2. 中医传承案例引自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对沙孝银的专访。 3. 公众需求数据源自现代快报读者节活动纪实。 4. 医患关系分析参考豆丁网学术文献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官网论述。

0 阅读:43
史纪文谭

史纪文谭

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