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嫖失败反被嫖!”2025年5月,山东济宁,男子去果园,发现有2个大妈拿着水桶,在偷摘他家李子,他没有火冒三丈去抓贼,反而不慌不忙,把称摆出来,伪装成收果商贩,最终2个大妈反倒给了他130元。
现在正是瓜果蔬菜成熟的季节,对于果园老板来说,这就是一家人的生计,每天都精心呵护着,这也让很多果子都长的很好,但盯上这些果子的还有一些占便宜的人,园主们也是想尽办法,警示牌,喇叭都用上了,依旧没什么用,不过安徽这个李子园老板倒是给了另一种方法。
安徽一位李子园老板,今年却用一招“反向收购”,把局面彻底扭转了过来。他没报警也没呵斥,不仅保住了果子,还让偷摘的人乖乖掏钱,上了一堂生动的社会实践课。
这位老板的策略,核心就一条:与其被动防守,不如主动“设局”。他很清楚,偷摘的人心里发虚,只想占便宜,一有风吹草动就容易弃果而逃。所以,当他发现有人溜进果园,并没有马上冲出去,而是静观其变。
他悄悄从屋里搬出电子秤,守在果园出口,伪装成一个收果子的商贩。他要顺着偷摘者“既要又要”的心理,既想免费摘,又想把“战利品”变现,让他们自己走进这个圈套。
这一招很快就派上了用场。五月的一天,两个大妈把电动车停在远处,拎着水桶溜进了果园。她们一边摘,一边为自己的小聪明而窃喜,却不知自己的一举一动,早就在老板的监控之下了。
等她们摘满了两大桶,心满意足地准备离开时,正撞上守在路边的老板。大妈们起初没认出他,还热情地指点他哪里的李子更大更红。老板只是笑了笑,说自己是来收李子的。
一听这话,大妈们眼睛都亮了。刚到手的李子就能换成钱,这便宜占得也太彻底了。她们想都没想,就把两大桶李子全倒了出来,让老板称重。谁知,秤一过,老板按市价一斤5块钱,报出了130元的“收购价”,不过,是让她们付钱。
两位大妈当场就愣住了,本以为是来领钱的,怎么反倒要自己掏钱,稍一琢磨,她们才恍然大悟,眼前这个“果贩子”,就是果园的主人。事已至此,两人也无话可说,只好硬着头皮付了钱,灰溜溜地骑车走了。
这出好戏还没完。几天后一个大雨天,老板本以为不会有人来,可监控里又出现了一对“搭档”。一位大爷披着雨衣,一位大妈打着伞,开着三轮车直奔果园深处。老板发现后,依旧没有当场发作,反而像朋友一样上前搭话,问大爷雨天冷不冷,摘了多少。
大爷只是笑笑,倒是大妈很坦诚:“本来就想摘点尝尝,谁知道这李子太好吃了,没控制住,摘了一麻袋!”老板看着那沉甸甸的一麻袋李子,心里直呼侥幸。这要是没发现,损失可就大了。最终,这足足30多斤的李子上了秤,老两口不情不愿地掏了150块钱才离开。
老板把这些监控视频发到网上,评论区一下就炸开了锅。网友们纷纷称赞老板是“商业奇才”。有人说,这招不仅把损失追了回来,还顺便完成了销售,简直一举两得。
也有人帮忙算账:“这可比雇人摘省事多了,连讲价的环节都省了!”更多人认为,这种处理方式比直接报警更解气,也更有教育意义。经济上的“肉疼”,远比几句口头批评来得深刻。
之前就有山东的葡萄园主,在围栏上挂出二维码,引导大家“自助采摘,扫码付款”。这些案例都说明了一个道理:面对不文明行为,与其激化矛盾,不如用智慧和幽默化解。
就像这位李子园老板所说:“摘几个尝尝无伤大雅,但扛着麻袋来就太过了。现在看他们付钱时肉疼的表情,比什么教育都管用。”
说到底,老板的“反向收购”,不仅是一次成功的财产保卫战,更是一次巧妙的社会治理。它戳破了占小便宜者“法不责众”和“小恶无妨”的幻想,用一种近乎玩笑的方式,维护了规则的严肃性。
信源:荆门晚报
微甘菊
这个好👌🏻
绝情坑主
小偷会付钱?
怼我的是zz 回复 07-10 00:58
不付钱就报警,有证据不怕不赔偿
古法六爻
白嫖≠小偷
小鱼儿
这是贼吃哑巴亏,有苦难言啊!老板还是太良心了点,既然捉了现行,就要按市场价两倍或是更高让这些人付款,也算是惩罚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