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说:如果一个人对待家人不耐烦、态度差,对外人又很客气和善,不是不孝顺,可能是因为从小情绪的压抑。
我们是否都有过类似经历?对着父母发脾气,事后又懊悔不已,责备自己为何如此冲动?那些未曾倾诉的委屈、未解的心结,最终都转化为对亲人的不耐烦。其实,我们比任何人都更在乎他们,只是忘记了如何正确表达爱意。我们常常将外界的礼貌视为修养,却视亲人的包容为理所当然。明明担心他们忧虑,却以“不用你操心”拒之门外;明明渴望亲近,却以“别唠叨”推开彼此的距离。对陌生人的客气是礼仪,而亲人的宽容却是爱。隐藏在“不耐烦”背后的,是那些未被察觉的情绪。孩提时代未得到及时回应的需求,成年后未被理解的压力,都成为引爆怒火的导火索。因为情绪无处宣泄,所以只能对最亲近的人发泄。
与其如此,不如将对朋友的耐心分一些给家人。父母询问时,别急着打断,不妨温柔地说一句“我很好,妈”;爱人絮叨时,别皱眉反驳,不妨回应一句“你提醒得对”。好脾气并非只给外人,而是留给最值得珍惜的人。它并非天赋异禀,而是对家人的用心。其实,我们并非不爱家人,只是忘记了以他们需要的方式去爱。将好脾气留在家中并非妥协,而是主动守护最珍贵的温情。别将所有的温柔都给予外人,而将坏脾气都留给至亲,他们并非你的情绪垃圾桶。对待家人,请多些耐心,少些抱怨。一句轻声细语,他们期盼的时间比你想象的更久。那些未曾表达的柔情,才是家人最渴望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