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丝滑渡劫:美国进入“闭关锁国元年” 美国2025年推行的“大而美”法案、单边关税升级、移民限制及金融孤立政策,中美科技壁垒加厚,标志着其进入“闭关锁国元年”。 一、经济领域的“闭关锁国” 1. 贸易保护主义升级 历史上高关税冲击全球贸易:特朗普于7月7日宣布对多国启动最高70%的关税(8月1日生效),欧盟、日本首当其冲。若谈判破裂,全球供应链将陷入动荡,美国通胀与股市进一步承压。 产业回流必然失败:德国企业对美投资跌至历史新低(2025年春季仅2.65亿欧元),远低于年均46亿欧元。企业因政策不确定性转向东欧(劳动力成本低30%)而非美国,暴露关税政策的反效果。 2. 能源政策开倒车 清洁能源补贴取消:“大而美”法案削减清洁能源激励,增加化石燃料补贴,阻碍绿色转型。这与全球减碳趋势背道而驰,类似清朝拒绝工业革命的封闭心态。 财政赤字膨胀:法案未来十年将减少税收4.5万亿美元,增加赤字3.3万亿美元,挤压教育、科研投入,削弱长期竞争力。 二、社会层面的“闭关锁国”:移民限制撕裂劳动力市场 边境移民减少及驱逐政策将导致2025年美国GDP增速下降0.8个百分点。若每年驱逐100万人,2027年GDP损失将达1.5个百分点。 劳动力短缺恶化:移民占美国劳动力增长的主力,限制政策加剧制造业、服务业用工荒,推高本土通胀。 三、金融领域的单边主义:美元稳定币霸权与全球反制 1. 美元稳定币强化金融霸权 美元稳定币占据全球95%份额(如USDT、USDC),其储备资产主要投资美债(泰达公司持有1130亿美元),巩固美元主导地位。 - 美国《GENIUS法案》强制海外稳定币与美元体系互操作,挤压欧元、日元稳定币空间。 2. 全球加速“去美元化”应对 欧元稳定币崛起:欧盟通过《MiCA》法规推动欧元稳定币(如EUROC),2025年增速达30%,以抵御美元化风险。 人民币稳定币破局:香港《稳定币条例》支持离岸人民币稳定币,构建独立于SWIFT的跨境支付通道,降低贸易结算成本90%。 四、内伤加剧:社会分裂与盟友离心 - 贫富差距扩大:“大而美”法案削减低收入群体福利(如营养补助),加剧消费市场萎缩,重现清朝“民生凋敝”困境。 - 盟友信任崩塌: - 欧盟启动210亿欧元反制关税(针对大豆、威士忌),德国财长警告“若协议不公必反击”。 - 美国对空客加征10%关税遭欧盟强烈抵制,暴露“美国优先”的孤立性。 未来风险:从“元年”到“失序十年”的临界点** 若美国持续当前路径,可能触发三重危机: 1. 经济衰退螺旋:关税战+移民限制导致2025年GDP增速降至1.5%(原预期近3%),赤字膨胀挤压创新投入。 2. 美元信任危机:各国加速开发替代支付系统(如欧元/人民币稳定币),SWIFT霸权瓦解。 3. 地缘孤立加剧:欧盟转向保护空客、法拉利等核心产业,亚太盟友深化区域自贸协定,美国沦为“全球贸易孤岛”。
美国第二轮“关税”就比较有意思了。特朗普征税函第二波直击八国对巴西关税
【2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