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能做长线的人,都是跨学科高手

二五岁退休小羊 2025-07-11 15:59:14
过去两年一直有人来找我做IP操盘。 写内容我没问题,方向我也看得清,但我很少接。 直到最近又有人问,我才想把这件事彻底说清楚。 如果你把IP操盘理解成:策划选题、跑账号、变现投流,那我们压根不是在谈同一件事。 我做内容有些经验,也带过品牌、创作者,深知一点:一个真正能做长线的IP,不只是内容产品,更是能量体。 你要操盘的不是账号,而是一个人——她的状态、路径、表达、节奏、认知边界。 所以一个好的操盘手,不是“懂账号结构”那么简单 而是: 既能看清商业模型,又能判断IP的真实可持续力 既懂得引导内容节奏,又能识别这个人底层的表达张力和能量场 同时还得知道 她哪一面能与大众共振,哪一面会让人觉得“傲慢” 说白了,操盘IP,本质上是跨学科融合能力的比拼。 我大学学工业设计,做内容后转到品牌、公关、写作,一路上什么都学一点。现在回头看,这套能力模型才是我能理解IP本质的底气。 最近在复盘黄有粲讲IP操盘的部分,里面有句话我印象特别深,“做IP,不是做信息,是做能量。” 很多操盘做不下去,是因为双方压根没对齐能量层级。IP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操盘手只想拿出一套“流量打法”,最后就是拉扯、互相消耗。 而那些能做长线的合作,往往是两个人都具备一定程度的跨学科思维—— 懂商业,但不只谈ROI; 懂表达,但也看情绪和结构; 懂用户,也懂得如何引导真实的自我表达。 我身边最厉害的一些创作者也都这样,她们不是在找选题,而是在表达她们的认知世界。 所以如果你真的想做IP,或者找操盘手,不妨先问问自己: 🧠 你有没有把自己当一个多学科项目来运营? 📚 你有没有忽视了“你这个人”真正的核心张力? 💡你是否愿意成为一个跨学科思维者,而不是内容搬运工? 很多人都在问:“怎么判断一个IP值不值得操盘?” 我没有统一答案,但我始终相信: 只有当双方都具备一定的跨学科意识,才有可能做出真正长线的共创。 如果你也在内容的路上,不妨问问自己: 你在构建的,是流量结构,还是你自己的能量系统?

0 阅读:0
二五岁退休小羊

二五岁退休小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