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在还有大军的时候投降,不是傻,是权衡利弊后的选择。 成都城的蜀锦幌子在秋风里

古往趣话社 2025-07-12 09:40:33

刘禅在还有大军的时候投降,不是傻,是权衡利弊后的选择。 成都城的蜀锦幌子在秋风里摇摇晃晃,刘禅站在太极殿的丹陛上,手里攥着姜维从沓中送来的急报。信纸被汗水浸得发皱,上面的“愿陛下坚守,臣必破敌”几个字,刺得他眼睛生疼。殿外传来大臣们的争吵声,有人喊着“与成都共存亡”,有人哭着说“不如早降,免生灵涂炭”。他忽然想起诸葛亮临终前的模样,那老人躺在床上,气息微弱还在念叨“北伐”,可现在,连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都战死在绵竹了。 说起来,刘禅当皇帝的日子,从来没安生过。十七岁登基那年,诸葛亮刚平定南中,转身就上了《出师表》,要去北伐。他站在永安宫的廊下,看着诸葛亮远去的背影,问身边的宦官:“相父这一去,什么时候能回来?”宦官说:“陛下放心,相父神通广大,定能凯旋。”可他等了一年又一年,等来的只是“街亭失守”“祁山粮尽”的消息。有回诸葛亮打了胜仗,送来战利品,他摸着那些从魏国缴获的刀剑,忽然问:“相父,咱不打了行不行?让百姓好好种庄稼。”诸葛亮没接话,只是给了他一本《申韩》,让他好好读。 姜维比诸葛亮更执着。这大将军九伐中原,把蜀国的家底都快耗光了。成都的粮仓空了大半,有百姓穿着草鞋在宫门外跪哭,说家里连种子都没了。刘禅让黄皓去查,黄皓回来禀报,说姜维在沓中屯田,自己却养了上万亲兵,吃的都是精米白面。他把奏疏扔在地上,骂了句“糊涂东西”,可转念又想,姜维是诸葛亮推荐的人,总不能真把他办了。后来钟会、邓艾大军压境,姜维在剑阁跟钟会对峙,谁都没想到邓艾会偷渡阴平,像把尖刀直插成都心脏。 诸葛瞻战死的消息传来那天,刘禅正在后宫跟妃嫔们掷骰子。听到“绵竹失守”四个字,他手里的骰子掉在地上,滚到龙椅底下。有个叫郤正的大臣劝他:“陛下,不如逃往南中,依靠蛮夷再图恢复。”他摇摇头,想起诸葛亮平定南中时杀了多少人,那些蛮夷部落表面归顺,心里恨着呢,现在跑去投奔,不是自投罗网?又有人说去东吴,他笑了,东吴皇帝孙休自己都朝不保夕,跑去当人质吗? 邓艾的军队打到成都城外时,刘禅登上城楼,看见魏兵的旗帜插满了郊野。有个老兵拄着拐杖跪在城下,哭着喊“陛下,别打了,俺儿子已经死在绵竹了”。他忽然想起小时候,刘备带他在新野逃难,百姓们跟着他们跑,母亲甘夫人把干粮分给孩子,自己饿得昏倒在路边。那会儿刘备说“以人为本”,现在,总不能让成都的百姓,再遭一次兵祸吧? 投降那天,刘禅穿着白衣,牵着棺材去邓艾营中。邓艾给他松绑,说“陛下明智,可保蜀地平安”。他没说话,只是看着远处的锦官城,那里曾织出天下最美的蜀锦,如今烟囱都不冒烟了。有大臣偷偷抹眼泪,说“先帝创下的基业,就这么没了”,他拍拍那大臣的肩膀,说“没了江山,保住百姓,也算对得起先帝了”。 后来到了洛阳,司马昭设宴招待他,席间演奏蜀地的乐曲,蜀汉旧臣都哭了,就他吃得津津有味。司马昭问他“思蜀否”,他说“此间乐,不思蜀”。郤正偷偷拽他的袖子,让他说“先人坟墓在蜀,无日不思”。他照做了,司马昭笑着说“这话不像你说的”,他也笑,说“确实是郤正教我的”。有人骂他没心没肺,可谁知道,他要是流露出半分思念蜀国的意思,洛阳城里的蜀汉旧臣,怕是都要掉脑袋。 晚年的刘禅住在洛阳的安乐坊,院子里种着蜀地的竹子。有回郤正来看他,说成都的百姓过得不错,司马昭没屠城,还减免了赋税。他给郤正倒了杯蜀地的茶,说“你看,咱当初的选择,没做错吧”。阳光透过竹叶照在他脸上,皱纹里都透着暖意——当皇帝时没让百姓过上好日子,退位了,能让他们安稳度日,也算没白当这几十年天子。 有人说刘禅傻,可傻人有傻福。他在洛阳活到六十五岁,比诸葛亮、姜维都长寿,看着司马家夺了曹家的天下,看着东吴被灭,自己却安安稳稳寿终正寝。下葬那天,有几个从蜀地赶来的百姓,在他墓前摆了些玉米饼,说“陛下当年降魏,咱才没挨饿”。 参考书籍:《三国志·蜀书·后主传》《华阳国志》《资治通鉴·魏纪》

0 阅读:65

猜你喜欢

古往趣话社

古往趣话社

一起趣话,畅聊历史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