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时期,窦皇后的弟弟窦少君被卖到宜阳当奴隶“挖煤”,每到晚间,100多工友一起睡在山崖底下,那日深夜正在睡觉时,突然天崩地裂,100多个工友都死在了里面,唯有外出拉肚子的窦少君侥幸逃得一命。 “活下来的那个,跟我走。”奴隶主的皮鞭抽在旁边的树干上,惊起一群乌鸦。窦少君被铁链锁着,卖到了洛阳城里的一个冶铁作坊。作坊主是个络腮胡大汉,见他身板结实,就让他抡大锤。炉膛里的火光映着他的脸,倒比在煤窑里暖和些。夜里躺在稻草堆上,他总想起小时候跟姐姐在清河边上摸鱼,姐姐的辫子上还别着野菊花,风一吹,香味能飘出半里地。 那年冬天特别冷,洛河结了冰。作坊主带着窦少君去公主府送货,远远看见一队车马从街上过,旌旗上绣着个“窦”字。他心里咯噔一下,手里的铁钳“当啷”掉在地上。旁边的老奴踹了他一脚:“看啥看?那是新封的窦皇后仪仗,小心瞎了你的狗眼!” 皇后的车驾停在街角,窦少君看见车帘被风吹起一角,露出只戴着玉镯的手,跟他记忆里姐姐的手一模一样。他突然扯开嗓子喊:“姐姐!我是少君啊!”侍卫举着矛冲过来,他也不躲,就那么站着,任凭矛尖顶在胸口。车帘里传来个女声,软软的,带着清河口音:“外面吵什么?” 被带进宫里时,窦少君还穿着那件打满补丁的粗布衣裳,脚上的草鞋露出了脚趾。窦皇后坐在堂上,隔着帘子看他,声音发颤:“你说你是少君,有啥凭证?”他想了想说:“小时候姐姐给我梳辫子,用红绳系了三个结,还在我背上刺了只小老虎。”帘子“唰”地被拉开,皇后扑过来抱住他,头上的金钗掉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皇帝听说了这事,特意让人在宫里摆了宴席。窦少君坐在上席,看着满桌的鸡鸭鱼肉,突然想起煤窑里的工友,他们这辈子怕是连白面馒头都没吃过。席间皇后问他想当什么官,他摇摇头:“我啥也不会,就想回老家清河,给那些没爹没妈的孩子盖间学堂。”皇帝听了,当即赏了他百亩良田,还封了个“章武侯”的爵位。 后来窦少君回清河的时候,带了不少工匠。他没盖豪宅,真在河边盖了间学堂,门窗用的木料,还是他亲手从山里砍的。有回孩子们问他背上的老虎刺青是咋回事,他就指着远处的洛河说:“那是你窦奶奶给我留的记号,怕我走丢了找不着家。” 其实史书里写,窦皇后刚入宫时,以为弟弟早就死了,每逢初一十五都要对着清河的方向烧香。谁能想到,那个在煤窑里逃过一劫的奴隶,会以这样的方式回到她身边。就像司马迁在《史记》里说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命运这东西,有时候比煤窑里的巷道还曲折,你以为走到了头,转个弯,或许就是光亮。 参考书籍:《史记·外戚世家》《汉书·窦田灌韩传》《风俗通义》
西汉时期,窦皇后的弟弟窦少君被卖到宜阳当奴隶“挖煤”,每到晚间,100多工友一起
古往趣话社
2025-07-18 14:06:5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