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最近是真的乱了,不是前线乱,是后院起火,而且是被几十架像玩具一样的无人机点了火。
事情得从 2025 年 6 月 1 日那场代号 “蛛网” 的行动说起。乌克兰安全局出动 117 架 FPV 无人机,横跨俄罗斯五个州,对战略轰炸机基地发动突袭。
这些无人机藏在伪装成民用卡车的木制顶棚里,通过常规边境检查进入俄境内。凌晨时分,无人机从卡车上腾空而起,低空掠过西伯利亚的森林,直奔别拉亚空军基地的图 - 95 轰炸机群。俄军雷达还没反应过来,几架 “熊” 式轰炸机就燃起大火。这次袭击让俄罗斯空基核力量首次在本土遭受重创,俄媒称其为 “现代珍珠港”。
紧接着,炼油厂成了下一个目标,乌克兰远程无人机击中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的炼油厂,技术车间瞬间起火。这座南部主要石油加工企业的停产,直接影响了俄军前线的燃油供应。
俄罗斯的应对措施显得有些被动。尽管军方宣称在莫斯科等地击落了超过 100 架无人机,但无人机总能找到漏洞。7 月 5 日,沃罗涅日州的鲍里索格列布斯克军用机场遭袭,苏 - 34 战机仓库被击中时,俄军的电子战系统似乎没能完全压制信号。更尴尬的是,西伯利亚的伊尔库茨克州首次遭遇无人机袭击时,当地民众只能用石块砸向低空飞行的无人机。
这些袭击的背后,是乌克兰精心策划的非对称战术。“蛛网” 行动耗时 18 个月筹备,无人机经过信号加密和远程控制改造,专门针对俄罗斯的防空盲区。每架成本不到 1 万美元的无人机,却摧毁了价值数亿美元的战略轰炸机,这种 “以小搏大” 的打法,让俄罗斯传统军事优势荡然无存。
国际舆论也在关注这场新型战争,西方媒体指出,乌克兰的袭击不仅削弱了俄军战力,还动摇了俄罗斯核威慑的神话。而俄罗斯国内,民众对防空能力的质疑声渐起。喀山市的住宅楼被无人机击中时,紧急情况部门的反应速度遭到批评。更麻烦的是,炼油厂停产导致的能源价格波动,开始影响俄罗斯的经济稳定。
面对这种局面,俄罗斯的反击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尽管总统普京收到了袭击汇报,但军方的报复行动似乎未能遏制乌克兰的攻势。7 月 5 日,俄多地机场因无人机警报关闭时,乌克兰特种部队又对另一处军用机场发动了突袭。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正在改写现代冲突的规则。当廉价无人机能穿透重重防御,击中千里之外的目标时,传统军事强国的安全感正在被一点点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