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在杭州运河零跑全新C11正式上市了,14.98-16.58万的售价,懂得都懂,这是零跑这个“价格屠夫”能给到的最大诚意了。四年前也是在同样的地方,我参加了第一代零跑C11的发布会,所以相比于如今这款有着110项升级的新车,更让我感触的还是零跑这家企业这几年的坚持与进化。
之前有媒体评价零跑才是“车圈小米”,这或许是基于零跑最近一两年在产品力和群众基础方面急速进步和增长的一种肯定评价。有趣的是,四年前除了零跑C11的发布,2021那一年还是雷军第一次对外宣布造车。
四年过去了,小米向中国汽车行业扔下了两颗核弹,而零跑也从当初那个“不被看好”的小镇做题家,成长成了长期霸榜中国新能源销量榜的车企。按朱江明的话说,零跑第一阶段的长征已经走完,而接下来的是一场更加残酷的“解放战争”。零跑和小米,两家从根儿上看起来似乎没什么共性的企业,似乎就要在顶峰相见了。
在我看来,零跑这四年有很多改变,比如从一家纯“工程师思维”的理工男车企,变成了愿意聆听用户声音、注重用户体验的“用户型”企业,例如我们在全新C11上看到的很多人性化功能。而零跑也有很多没变,比如“用创新自研技术突破成本限制”和“成本定价”,零跑骨子里还是那个耿直的“理工男”。
对于10岁的零跑来说,经历过挫折、失败,也有了一定的成就,但他们依旧充满了危机感。零跑和小米不同,它不善于营销,不会立人设,更不太会造所谓的“爆款”,但就是这样一家“一直不被看好”的“慢热型”车企,却一直坚持自己的初心,把一台台像C11这种“便宜好用”的新能源智能汽车一步步做成冠军车型,让更多老百姓享受“技术普惠”,我觉得这就是一家伟大的企业该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