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一免费景区收费,结果遭到了周边村民的强烈反对,村民们不仅直接到景区门口去拦住

文姐分享生活 2025-07-14 11:10:16

江西一免费景区收费,结果遭到了周边村民的强烈反对,村民们不仅直接到景区门口去拦住游客从收费的正门进入景区,而且还告诉游客可以从其他地方免费进景区,这样的事情是不是很奇葩。 古镇收费风波:被门票撕裂的烟火与生计 江西瑶里古镇的青石板路,被晨雾浸得发潮。李婶挎着竹篮刚要出门,就撞见巷口围了一群人,大红告示上“瑶里古镇景区收费公告”几个字,像把钝刀戳进她眼里。 “咱祖祖辈辈住这儿,凭啥突然要门票?” 李婶扯着嗓子问。人群里的老周吧嗒着旱烟,烟袋锅子明灭不定:“听说管委会要搞规范化管理,收的钱用来修祠堂、护老街。可咱这些靠游客吃饭的小买卖,往后咋整?” 这话戳中了众人的肺管子。开杂货店的王姐拍着大腿叫:“上回有个游客说,就爱咱这儿不加修饰的烟火气,现在一收费,谁还愿意绕小路进来?我家闺女学费还指着这铺子呢!” 议论声里,不知谁喊了句“去景区门口说理去”,人群便呼啦啦往古镇牌坊涌去。 牌坊下,穿制服的景区工作人员正给游客递门票宣传单。李婶几步蹿过去,拦住一对挎相机的小情侣:“闺女,别买这票!从后山脚那条石板路绕进去,能省好几十,还能看更野的风景!” 小情侣眼睛一亮:“真的呀?那我们走小路!” 工作人员急得跺脚:“阿姨,这是违规引导……” 李婶一嗓子盖过去:“违规?你们收费经过咱老百姓同意了?” 争执声引来了更多游客围观。老周蹲在路边,用烟杆在地上画圈:“以前游客随便逛,买个竹筒饭、扎染布,咱挣的是踏实钱。现在圈起来收费,游客嫌贵不来,我们这些小本生意喝西北风?” 有游客附和:“我就喜欢这种原生态的古镇,收费反倒把灵气收没了。” 也有游客摇头:“不收钱维护不起,古镇破败了更可惜。” 管委会的张主任闻讯赶来,额角沁着汗:“乡亲们,收费是为了申请4A景区,有了评级才能吸引更多游客,大家生意也能更红火……” 话没说完,王姐就把账本拍在石桌上:“红火个啥?这礼拜游客少了三成!你看看,我这账本上,昨天就卖了五十块钱!” 账本上歪扭的数字,像一道道沟壑,刻在张主任眼里。 李婶想起上个月,有个北京来的画家,在她家院墙上画了幅水墨古镇,说“这是活着的历史”。现在这道墙,却要被圈进收费区,成了“景区资产”。她摸出钥匙串,叮当响着:“我们祖宅的门钥匙,凭啥交给景区管?游客要看的是咱过日子的模样,不是圈起来的摆设!” 傍晚,祠堂里亮起了昏黄的灯。管委会、村民代表、游客代表挤在八仙桌前。老周把旱烟袋往桌上一磕:“我不是反对发展,可这古镇是咱的根。收费可以,但得让我们参与,钱咋花、咋管,得透亮!” 张主任擦了擦眼镜:“我们也想过,门票收入拿出两成用于扶持本地商户,还能给大家培训旅游服务技能……” “那要是游客还是变少咋办?” 王姐的声音带着哭腔。这时,角落里传来年轻游客小陈的声音:“我觉得可以搞‘居民联票’,本地人带游客进去,既能保留烟火气,又能让村民参与收益。” 这话像点亮了一盏灯,李婶眼睛倏地亮了:“对呀!咱带着游客逛自家院子,讲讲祖辈的故事,游客乐意,咱也能挣讲解费!” 往后的日子,古镇有了新风景。清晨,李婶会系着蓝布围裙,领着游客从后山小路进镇,指着百年银杏讲“树洞里藏过红军信”;王姐的杂货店改成了“民俗体验角”,教游客扎染、做米糕;老周的旱烟袋成了“道具”,配合他讲古桥传说。景区门票收入公示栏也立了起来,每一笔修缮款、扶持金都写得清清楚楚。 那天,张主任在牌坊下遇到李婶,她正给游客分刚蒸好的米糕。“婶,现在这模式,游客量比收费前还涨了两成。” 张主任笑着说。李婶往他手里塞了块米糕:“要我说,古镇的魂不在门票,在咱老百姓过日子的热乎劲儿里。只要把根留住,游客自然愿意来。” 夕阳把青石板路染成暖金色,游客们的笑声从深巷里飘出来。这场因收费而起的风波,终于在烟火气与发展路的平衡里,找到了答案——古镇不是圈起来的展品,而是活着的社区;旅游开发不该撕裂民生与风景,而要让居民成为风景里的主角,让守护变成共赢的奔赴。就像李婶常说的:“古镇的门,得让老百姓和游客一起推开,才敞亮。”

0 阅读:0
文姐分享生活

文姐分享生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