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9月,辽宁北镇闾阳驿盘踞一股土匪,公安大队长赵文隆带一名警卫员前去劝降

江樵品史 2025-07-14 11:27:15

1946年9月,辽宁北镇闾阳驿盘踞一股土匪,公安大队长赵文隆带一名警卫员前去劝降。土匪头子说:“你我比试枪法,三枪决胜负,你赢了,我就带弟兄们跟你走,否则休想让我归降!” 1946年9月,东北刚打完仗,土匪问题却没消停。辽宁北镇闾阳驿这地方,地势险要,盘踞着一伙土匪。这帮人原来是东北军的散兵游勇,抗战时不愿给日本人当狗,就跑山里当了土匪。领头的叫黄海川,外号“南北大侠”,枪法准,心也够狠,手底下管着几十号人,个个不好惹。新成立的北镇公安大队人手少、枪也不多,想收拾这帮家伙,靠硬拼肯定不行。 赵文隆这时候站出来了。他1920年出生,河北易县人,1945年被派到北镇当公安大队长,25岁就扛起了维持治安的大旗。东北那会儿乱得很,土匪横行,老百姓不敢吱声,公安大队刚搭起来,底子薄,招人都费劲。赵文隆琢磨着,要干出点名堂,得把力量攒起来。他听说这股土匪头子黄海川跟队员马金德有点亲戚关系,就想抓住这个机会试试劝降。 马金德是赵文隆手下的队员,主动说黄海川是他远房叔叔,愿意跑一趟送信。赵文隆写了封信,让马金德送到闾阳驿。黄海川看了信,倒是没直接撕了,但回话说让赵文隆亲自来谈,还保证安全。这摆明了是个下马威,队员们都劝赵文隆别去,怕有去无回。可赵文隆不这么想,他觉得不去试试,咋知道行不行?于是就带了个警卫员,骑马上了山。 到了土匪窝,黄海川先是摆了桌酒,话里话外显摆自己人多势众,想震震赵文隆。吃到一半,黄海川拍桌子说:“你我比试枪法,三枪决胜负,你赢了,我就带弟兄们跟你走,否则休想让我归降!”这不是随便说说,黄海川枪法好得很,在场的人都知道。赵文隆没犹豫,点头答应了。比试地点定在营寨后面,规矩是每人三枪,看谁准。 黄海川先上,五十步外开枪,三发全中砖头,手下那帮土匪叫好声一片。赵文隆不慌不忙,让警卫员把砖头挪到百步开外,抬手就是三枪,砖头碎得干干净净。土匪们傻眼了,黄海川也服了气,当场表态愿意归降。这场比试,赵文隆靠真本事把人震住了,没费一兵一卒就把这股势力收了。 黄海川归降后,他的队伍被编成了公安大队第三中队,他自己当了中队长。赵文隆知道,光收人不行,还得管好。没多久,第三中队有个叫黄皮子的家伙不守规矩,赵文隆二话不说把他处理了,杀鸡儆猴,队伍风气一下子正了不少。有了这批人加入,公安大队慢慢壮大,后来发展到两千多人,还成立了黑、北、台、盘公安总队,赵文隆当了总队长。 1948年辽沈战役打响,公安总队跟着主力部队上了前线,参加黑山阻击战,硬是咬牙顶住了敌人的攻势,为胜利出了大力。东北解放后,赵文隆没闲着,继续干革命,换了好几个岗位,一路干到2005年在郑州去世,85岁。他这一辈子,没啥花里胡哨的,就是靠胆子和本事,把乱世里的硬仗打赢了。 说实在的,赵文隆这人挺接地气。他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英雄,就是个普通人,遇到事敢上,敢拼。他那三枪,不光打碎了砖头,也打出了公安大队的威风。黄海川这号人物,虽然当过土匪,但归降后也算干了点正事,没拖后腿。赵文隆用人不疑,管人又严,这队伍才能越带越好。 想想1946年那会儿,东北刚从日本人手里解放出来,老百姓还没喘口气,土匪又来添乱。赵文隆带着个警卫员就敢去劝降,搁现在谁敢这么干?可他还真干成了。这不是运气,是真有能耐。他后来带出来的公安总队,打仗时没掉链子,说明他不光会收人,还会用人。这点挺值得琢磨。 再说黄海川,他当土匪不是啥光彩事,但比起那些给日本人卖命的伪军,他至少还有点底线。归降后能听指挥,也算知进退。赵文隆没把他当外人用,给了他中队长当,这份信任也不是随便给的。两人那场比试,其实不光是枪法的事,更是胆识和气场的较量。赵文隆赢了,黄海川输得不冤。 到了辽沈战役,黑山阻击战那会儿,公安总队能顶住压力,跟赵文隆早先攒下的家底分不开。他从闾阳驿收编土匪开始,一步步把队伍带大,硬是把一盘散沙捏成了拳头。这种事,光靠嘴说可不行,得有真本事,还得豁得出去。赵文隆这人,就是这么个干实事的料。 他2005年去世,活了85岁,一辈子没白干。东北那段乱糟糟的日子,他用自己的办法收拾了土匪,稳了局势,还帮着打赢了大仗。说他是英雄,不过分,但剥去那些高大上的词,他就是个有血有肉的汉子,敢干大事,也干成了大事。

0 阅读:750

评论列表

啄木鸟

啄木鸟

3
2025-07-15 20:58

手枪的有效射程是50米!

猜你喜欢

江樵品史

江樵品史

往古者,所以知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