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正在变成快消品吗 指出一个事实:不管你承不承认,汽车都正在向快消品转型。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咱们来聊一聊。
我的观点是:汽车本质上是耐用消费品,这一点从未改变;智能化与电动化变革时代,会使人产生一种“它正在往快消品”转型的错觉,但这一短暂的时代即将结束;谁误判了这一趋势,将会付出惨痛的教训。
“快消品”的全称是快速消费品,英文通常是 Fast-Moving Consumer Goods (FMCG)。指的是消费频率高、使用周期短、价格较低、购买决策快速的商品,比如食品、饮料、洗护用品、日化用品等。
你今天正在玩手机,误入李佳琦直播间觉得情绪很带劲,就花几十块钱买了一个口红。这就是典型的快消品决策流程。
耐用消费品(Durable Goods)则是使用周期长(通常超过3年)、单价较高、购买频率低、决策周期长。
过年时决定买车,花3-9个月时间了解信息、试驾对比、最终下单提车回家,这就是典型的耐用消费品决策流程。就算是买笔记本这种不太贵的产品,我至少也要去小红书对比个三五天,问问朋友的意见再下定。
20218-2025年,自新势力入局掀起汽车行业的电动化、智能化大潮之后,各种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伴随技术产品变革的,还有销售模式的转变:车子放在商超店中,让消费者接触的机会大大增加;直营模式的转变,就算是经销模式也会推出“一口价”这种缩短对比、决策周期的措施。
这就使用户主观产生了两种感觉:第一,新产品总是比老产品好太多,总是想换车;第二,买车变得容易了(只要有钱),甚至不需要到店就可以完成下单,提车都能送到家门口。这就会让人产生一种错觉:汽车正在往快消品转变。
咱们看第一点,新产品总是比老产品好太多。 如果新产品好太多,确实是让人想换。就比如液晶电视,我本来是觉得能用就行,但这几年打得太厉害,原本几万的面板,现在小几千就能买到,我忍不住就买了一个Redmi电视。还有显示器,曾经近万元的LG机皇如今只要2000出头,我也忍不住换了两个。
但问题是,这一情况是否能延续? 反正我买了LG显示器后,至少三五年内不会再换了,如果没有大的变革,用十年也有可能。
技术产品快速变革的时代激动人心,但总会结束的,汽车行业也不会例外。
大体来说,我认为2018-2023年能感受到电动化的变革,续航增长、能耗降低、充电变快,但在近两年感觉就不太明显了。2022-2025年是智能化变革,华为ADS入局掀起热潮,比亚迪全民智驾提前终结了游戏,技术还在进步,但让人激情澎湃地、像去看吉卜赛人从外面世界带来新玩意的东西,并不多了。
在变革时代,大家最鄙视的名词就是保值率,觉得为了保值率买车就是老登行为。 这种鄙视是正确的,产品与技术的快速进步就是会让老产品快速贬值,但会惠及每一位新的消费者。
我认为,2025年这一情况即将结束,人们会重新审视保值率这一概念,因为它背后的意义是产品长期使用价值、维保体系完善、质量长久稳定,也就是说这种“转向快消品”的错觉昙花一现即将消失。
耐用消费品的一个本质属性就是,付钱购买它是一瞬间的事情,使用它却是五年十年的事情。如果一个品牌的耐用属性不行,那就相当于一种欺骗,代价就是老车主被背叛、卖车时损失惨重、新用户会抛弃它。如果还有品牌认为汽车正在向快消品转变,那将付出惨痛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