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5月,一位苏联宇航员到空间站执行任务,中途曾被人遗忘,幸亏俄方因找不到

小斌斌说科技 2025-07-14 15:42:30

1991年5月,一位苏联宇航员到空间站执行任务,中途曾被人遗忘,幸亏俄方因找不到他而进行了全球通缉,这时他的朋友们才想起他还在上面飘着呢,及时上报了他的情况,最终将他解救了下来。

谢尔盖·克里卡廖夫,1958年8月27日生在苏联列宁格勒,也就是现在的圣彼得堡。这家伙从小就对飞机火箭着迷,立志要上天。1981年,他从列宁格勒机械学院毕业,拿了个机械工程学位,直接进了NPO Energia,这可是苏联航天的大本营。他先在地面干了几年,测试设备,操作控制台,攒了不少经验。 1985年,他被挑中当宇航员候选人,开始了魔鬼训练。穿上几十斤的宇航服,在水池里模拟失重,练得满头大汗。1986年,他正式成为宇航员,还摸了把苏联的布兰航天飞机项目,可惜没飞起来。1988年,他第一次上天,搭“联盟TM-7”号飞船去了“和平号”空间站,呆了151天。那次任务他跟指挥官沃尔科夫和法国宇航员克雷蒂安搭档,干了不少科学实验和维修活儿,表现杠杠的。

1990年,他又开始备战第二次长期任务。这回他当了备份成员,练了不少舱外活动,准备应付各种棘手情况。到了1991年5月,他跟阿纳托利·阿尔茨巴尔斯基和英国首位宇航员海伦·沙曼一起,坐“联盟TM-12”号飞船上了“和平号”。这次任务本来挺顺利,谁知道后来会变成一场太空大冒险。 1991年5月19日,克里卡廖夫他们仨到了“和平号”。沙曼干完实验,一周后跟前一批人回了地球,留下克里卡廖夫和阿尔茨巴尔斯基继续看家。他们每天检查太阳能板,修通风系统,忙得不亦乐乎。夏天,他们还出去修了六次设备,每次都得穿上厚重的宇航服,在真空里慢慢挪。 到了7月,地面突然说航天计划有变,让克里卡廖夫多留一阵,接手下个任务。10月2日,“联盟TM-13”号飞船来了,带了沃尔科夫、哈萨克宇航员奥巴基罗夫和奥地利宇航员维博克。短期任务的人走后,克里卡廖夫跟沃尔科夫留了下来。 可就在这时候,地面乱了套。1991年12月26日,苏联没了,俄罗斯接手“和平号”,但新政府忙着收拾经济烂摊子,航天局没钱没精力。拜科努尔发射场还跑到哈萨克斯坦去了,每次发射都得跟人家讨价还价。克里卡廖夫他们的回程计划就这么拖着。

空间站里,通信越来越不靠谱,跟地面的联系时断时续。他们检查了无线电设备,也没啥大问题,只能干等着。地面上,档案乱成一团,航天局一度搞不清克里卡廖夫到底在哪儿。他的老同事通过无线电断断续续联系他,才确认他还在天上,赶紧上报。 后来传出俄罗斯“全球通缉”他的说法,说是街头都贴了他的照片。这事儿可能有点夸张,但确实是因为地面太乱,救援迟迟没动静。苏联散伙后,航天局穷得叮当响,连飞船都发不出去。没办法,他们开始卖座位挣钱:奥地利掏了700万美金,日本给了1200万,哈萨克斯坦拿发射场换名额。1991年底,“联盟TM-13”号总算把沃尔科夫接回来,可飞船座位不够,克里卡廖夫还得再等等。 接下来的日子,他一个人守着空间站。每天检查氧气设备,记录数据,能省力就省力。地面上的朋友急得不行,一个劲儿催当局快点救人。 1992年3月25日,“联盟TM-14”号飞船终于来了,把克里卡廖夫接回了地球。飞船落在哈萨克斯坦荒原上,他出来时腿软得站不稳,脸色白得像纸。

311天的失重生活让他的肌肉骨头都废了不少,医生赶紧把他送医院,做了检查,开了康复计划,慢慢帮他找回地球的感觉。俄罗斯人把他当英雄欢迎回来,还给了他“俄罗斯联邦英雄”的称号。媒体把他的故事炒得火热,这段经历也成了航天史上的传奇。 克里卡廖夫没闲着,1994年他搭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上了天,成了美俄合作第一人。1998年,他又去了国际空间站,帮着组装第一批模块。2000年,他作为“远征1”成员,成了国际空间站首批长期住户。他一共飞了六次,呆了803天9小时39分钟,打破了当时的纪录。 2007年,他从宇航员岗位退下来,跑去俄罗斯能源火箭航天公司当了副总裁,继续干航天的事儿。他的经历还被拍成了纪录片《走出现在》,挺震撼的。 他的故事不光是他个人的牛掰经历,还见证了航天从冷战对抗到大家一起搞的转变。他的坚持和专业劲儿,给了不少人启发。

0 阅读:0
小斌斌说科技

小斌斌说科技

欢迎大家给我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