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在我国东海海底发现一艘潜艇残骸,经过专家确认,是美国在75年前失踪的“灰鲸号”,然而让人感到意外的是,美方得知后禁止打捞。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19年,一则消息悄然引起了国际海洋考古界的注意,在中国东海的一处海底,一支美国民间探险队意外发现了一艘外形保存较为完整的二战时期潜艇残骸,经专家确认,这艘沉没了整整七十五年的潜艇,正是美国海军在1944年太平洋战场失踪的“灰鲸号”。 “灰鲸号”是美国“塔波尔”级潜艇的一员,1941年入役后便活跃于太平洋战场,它在战争期间执行了多次远洋任务,以攻击敌方运输线为主要目标,多次成功击沉日军的补给船只与护航舰艇。 数据显示,这艘潜艇在服役期间共击毁十四艘敌舰,累计吨位超过六万三千吨,是当时美军潜艇部队中表现突出的成员之一。 在战争后期,随着盟军逐步收紧对日本本土的海上封锁,“灰鲸号”被派往东海执行其第十次巡逻任务,其目标是继续破坏敌方补给线,为即将到来的战略攻势扫清障碍。 1944年2月下旬,“灰鲸号”成功袭击了一支日军护航船队,击沉运输船“西兰丸”后便彻底失去了联系,当时的美方判断潜艇在战斗中中弹沉没,但由于战局紧张、资料有限,加之相关战报翻译中出现了坐标误差,美国海军在战后展开的多次搜寻均以失败告终。 尽管如此,这艘潜艇始终被视为美军的“光荣失踪者”,其命运悬而未决,引发了历史学界与军方长达数十年的关注。 数十年后,一名日本军史研究者在旧资料中发现日军驱逐舰的通讯记录,其中提及1944年2月某日曾在东海击沉一艘美军潜艇,该信息引起了美国探险家蒂姆·泰勒的注意。 在重新校对了当年的作战记录与日方档案后,泰勒带领的团队最终将搜索范围锁定在冲绳西南海域约50海里的区域,团队动用了先进的水下自主航行器与声呐扫描设备,在435米深的海底反复探测,最终发现了一艘垂直嵌入海床、尾部严重损毁的潜艇残骸。 从舰体尺寸、构造特征、破损位置等方面比对,“灰鲸号”的身份很快得到确认,更具象征意义的是,舰尾的破坏情况与战时日方记录中“后部被炸弹命中”的描述高度吻合,这为断定其身份提供了决定性证据。 消息传出后,美军历史部门确认了该消息的真实性,并通知了“灰鲸号”八十名艇员的家属,许多亲属感慨万千,他们终于知道亲人长眠于何处,尽管迟到了七十五年,但这份迟来的消息依旧具有非凡的情感意义。 令外界感到意外的是,面对这一历史性的发现,美国方面在短暂的确认之后,随即宣布该残骸不予打捞,理由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该潜艇位于超过四百米的深海区域,打捞难度极高,不仅需要复杂的技术设备,且过程风险巨大,舰体内可能仍有未爆炸药与脆弱结构,贸然接触可能造成进一步破坏。 更重要的是,从军方的角度看,这艘潜艇早已成为八十名艇员的“海上墓地”,应当以尊重为前提予以保护而非打扰。 这个决定一经公布,便引发了舆论的两极反应,有人认为将这艘潜艇留在原地,是对历史和亡者的庄重纪念,也是一种文明国家应有的态度,但也有批评声音指出,打捞虽困难,却非无法完成,特别是以美国的技术能力而言,若下定决心,未必不能做到。 他们担心军方背后或有隐情,例如不愿暴露舰内保存下来的技术细节或战时资料,但无论这些猜测是否属实,最终决定已成定局。 对比来看,曾被打捞出水的中国“南海一号”沉船所在水域深度不过几十米,打捞耗时多年、花费巨大,而“灰鲸号”的深度几乎是其十倍,在资金、时间、技术、风险等多重因素权衡下,选择静置似乎更为现实。 此外这起事件并未引发中美之间的海域争议,美方在确认潜艇残骸位置后,将其划定为“受保护军事遗址”,并明确禁止任何形式的扰动,体现出某种程度的克制与默契。 “灰鲸号”的故事是战争记忆的一部分,也是历史偶然与科学坚持交织的结果,七十五年过去,它仍以沉默的方式提醒人们战争的代价与和平的珍贵。 从曾经的水下利器,到如今的海底遗址,这艘潜艇已成为时代的化石,不再属于战争,而属于记忆,留在海底,或许正是对它最恰当的归宿。 对于这件事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腾讯网——找到了!失踪75年的英雄潜艇“灰鲸”号找到了
2019年,在我国东海海底发现一艘潜艇残骸,经过专家确认,是美国在75年前失踪的
猫猫背九九
2025-07-14 22:27:03
0
阅读: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