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官都要有君子之风,这话是董仲舒提出来,写给汉武帝。 董还没有出道,是一位博士,写了一篇文章送给汉武帝,这篇文章后来成为国策。董博士提出,若居君子之位,当君子之行,则舍舍公仪休之相鲁,无可为者矣。 如果处在君子的位置上,就应当践行君子的行为;倘若舍弃公仪休担任鲁国宰相时的作为,就没有什么可以效仿的了。也就是今天人们常说的,当官要有当官的样子,不要为民争利。 这个问题在汉武帝期间,也是挺严重的。为官者因为自己手中有权力,要想与民争利,老百姓怎么能够争得过呢!应该倡导公仪休在鲁国做官的行为。 公仪休在鲁国做过什么事情,让董博士向皇帝那里念叨。 有两件事情,今天的人们听起来都是小事,但的确也是为官的大事。 一件事情是拒绝收鱼。公仪休喜欢吃鱼,于是很多人投其所好,买鱼来赠送给他,但他始终拒绝接受。有人就说,多大的事,不过一条鱼而已,能值多少钱?是不是太不尊重别人了。 他回答:“正因为我爱吃鱼,才不能接受别人送的鱼。如果接受了鱼,就可能因人情而违背法令;违背法令就会被免去宰相之职;一旦失去相位,即便再爱吃鱼,也没人会再送鱼给我,我自己也未必有能力常买鱼。而不接受鱼,就能守住相位,凭借俸禄我可以一直买鱼吃。” 这真是人间清醒。当下所有的一切,是因为你在这个位置上能吃得上。“眼前小利” 与 “长远根本” 的清醒权衡,才是为官基础。 第二件事情有点儿离奇。有一天,公仪休发现自家菜园种着蔬菜,特别生气,没经老婆同意,便下令拔掉。宰相之家,种花种菜就罢了,怎么可以种菜呢?公仪休在家里也是说了算的,贤内助居然没有敢吭声。再到室内一看,公仪休很奇怪,以为走错了地方,什么时候家里变成了纺织厂了,织布女工正在织布。他老婆忙陪笑解释,家里人口也多,买布做衣花那么多钱,自己织布做衣,节省很多。如果多织几匹,工人的佣金也就挣出来了。公仪休马上就把织布女工辞退。他老婆自然连哭带闹,自己一点儿也说了不算,太打脸了。 公仪休解释说:如果官员自家种葵菜、织布,那么农民种的葵菜、织女织的布就会滞销,百姓的生计就会受到影响。当官的应依靠俸禄生活,不应与农民、工匠争夺市场利益。 做官能够想到这个层面,处处为了老百姓着想,谁还会与他闹腾呢?
为官都要有君子之风,这话是董仲舒提出来,写给汉武帝。 董还没有出道,是一位博士
孙仕满
2025-07-15 08:52:3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