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最近在对美贸易问题上玩起了"软硬兼施"的把戏!
一边延长价值210亿欧元的美国商品关税暂停期,摆出谈判姿态;另一边却悄悄备好了720亿欧元的报复清单,随时准备开战。这招"先礼后兵"看似矛盾,实则是精心计算的博弈策略。
欧盟在打什么算盘?
1.谈判桌上的心理战 欧盟故意给美国设了个"8月1日"的最后期限。要是特朗普在这之前服软,大家相安无事;要是谈崩了,720亿欧元的关税大棒立马砸下来。这招就跟商场"限时促销"一个道理——给你点甜头,但过期不候。
2.内部矛盾找平衡 德国这些靠汽车吃饭的国家怕贸易战,法国这些硬骨头却主张跟美国干到底。欧盟现在这出戏,既能让德国人看到"我们在努力谈",又能让法国人觉得"我们也没怂",两头不得罪。
3.给企业留后路 空客、LV这些欧洲大牌都指着美国市场吃饭,真打起来肯定肉疼。所以欧盟先放风要报复,让企业有时间调整策略,比如赶紧去印度、东南亚找新客户。
而欧盟的报复清单有多狠?
欧盟这720亿欧元的报复可不是随便列的,专挑美国命门打:
首先,往波音伤口上撒盐:110亿欧元的飞机零件关税,直接帮空客打击老对手。
其次,掐美国汽车脖子:174亿欧元的汽车关税,特斯拉、通用这些车企在欧洲卖车马上要涨价。
最后,动特朗普的票仓:60亿欧元的农产品关税,专门针对支持特朗普的农场主,威士忌、大豆一个都跑不了。
那二者谁会先扛不住?
短期看,美国仗着市场大可能占便宜,德国汽车、法国红酒肯定首当其冲。但欧盟也不是吃素的,碳关税马上要生效,跟中国、印度的生意越做越大,摆明了要慢慢摆脱对美国依赖。
最可能的结局是:8月前双方各退一步,美国少收点关税,欧盟多买点美国天然气。要是真撕破脸,欧盟经济可能缩水1.2%,美国通胀更要上天,到时候就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烂账。
说到底,欧盟这招"笑脸藏刀"玩得漂亮,既展示了肌肉,又留了台阶。但贸易战从来没有赢家,最后比的就是谁更抗揍。这场大戏,8月1日见分晓!当然,不排除美国又延期的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