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国刮起反印度的浪潮?原因其实很简单:现在不止是美国,整个欧美都在反印度。

非常盘点中 2025-07-15 15:29:24

为什么美国刮起反印度的浪潮?原因其实很简单:现在不止是美国,整个欧美都在反印度。印度人蛮厉害的,各国各行业,印度人混的风生水起,而且变成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 当初美国力捧印度,算盘打得叮当响。眼看中国在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等领域狂飙突进,美国急着找个 “替代品”。 从莫迪 2014 年执政开始,美国就通过 “印太经济框架” 等机制,向印度输送技术和投资,甚至默许印度在知识产权、劳工标准等问题上的宽松政策。 波音、通用电气等巨头在印度建厂,华尔街资本涌入班加罗尔的科技园区,美国想把印度打造成 “下一个世界工厂”,分流中国产业链。 然而现实给了美国一记耳光,印度制造业占 GDP 比重始终徘徊在 17% 左右,远低于中国的 27%。 以手机制造业为例,尽管苹果在印度组装的 iPhone 占全球产量的 20%,但核心零部件仍依赖进口,本土供应链成熟度不足中国的三分之一。 去年印度 GDP 增速下滑后,美国发现自己押错了宝 —— 这个 “替代品” 非但没接住产业链转移,反而在软件外包、医药等领域与美国企业形成直接竞争。 在俄乌冲突中,印度顶住美国压力,坚持从俄罗斯进口打折原油,2024 年进口量同比激增 300%。 印度还在联合国多次对涉俄决议投弃权票,甚至公开批评西方对俄制裁 “破坏全球经济稳定”。 印度为保护本土产业,印度对美国农产品征收高达 80% 的关税,对钢铁制品加征 12% 的临时关税,还要求外资企业在零售、保险等领域必须与本土企业合资。 这些措施直接冲击美国企业利益,美国大豆出口商失去印度市场,特斯拉因关税壁垒迟迟无法进入印度,通用汽车甚至被迫退出印度市场。 美国保守派媒体开始炒作 “印度技术移民抢走美国人饭碗”,甚至将印度裔称为 “特洛伊象”,暗示他们会颠覆美国科技霸权。 这种情绪与特朗普的 “美国优先” 政策一拍即合,推动了限制 H-1B 签证等排外措施的出台。 美国的反印浪潮,本质上是一场 “同生态位竞争” 的预演。当中国在高端制造业和科技领域全面超越美国时,美国突然发现印度在金融、医药、软件等领域的竞争力同样不容小觑。 印度塔塔集团收购美国捷豹路虎后,正计划在美国本土建厂。印度药企生产的仿制药占据美国市场 40% 的份额。 更微妙的是,美国对印度的态度转变折射出其对华战略的挫败感。当中国在六代机、量子计算等领域取得突破时,美国发现自己既无法压制中国,又无法扶持起印度这个 “替代品”,于是将怒火转嫁到印度身上。 特朗普政府一面要求印度在印太地区配合美国遏制中国,一面又对印度实施技术封锁,禁止向印度出口高端半导体设备。这种矛盾政策让印度左右为难,也加剧了双方的信任危机。 这场反印浪潮的影响正在显现,印度股市因外资撤离出现波动,卢比兑美元汇率年内贬值 12%。美国科技公司开始调整在印战略,亚马逊暂停在印度的生鲜配送业务。 美印 “准盟友” 关系出现裂痕, 印度开始加强与俄罗斯、中东国家的合作,甚至考虑加入金砖国家,寻求多元化外交路径。 对普通美国人来说,反印浪潮带来的是生活成本上升。印度生产的药品、纺织品价格上涨,硅谷企业因人才短缺不得不提高薪资。 而对印度来说,这场危机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如果能借此推动产业升级,完善本土供应链,或许能在中美博弈中争取更大话语权。 美国试图通过扶持 “替代品” 遏制中国,却发现自己陷入更深的战略困境。印度在大国博弈中寻找平衡,却不得不承受被 “工具化” 的代价。

0 阅读:112
非常盘点中

非常盘点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