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将放弃修复库兹涅佐夫号航母!这消息一出来,军迷圈里炸开了锅,这艘船可是俄罗斯海军最后的脸面,从 2017 年送进摩尔曼斯克的修理厂,修了整整八年,到现在愣是没弄好,最近俄国防部的消息说,海军和造船集团正商量它的最终去处,懂行的都看得出来,这船设备老得不行,损耗也严重,大概率是要拆了当废铁卖了。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库兹涅佐夫号”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末,是苏联解体前建造的最后一艘航母,1991年正式服役,那一年,苏联刚刚瓦解,这艘航母成为俄罗斯接手的最大海军资产之一,从一开始,这艘舰舰就背负着过多的意义,它既是前苏联造舰工业的遗产,也是俄罗斯在世界海军舞台上维持存在感的象征,但象征终究撑不起现实,在技术、资金、人才等一系列问题面前,它逐渐从“海上堡垒”变成了“海上负担”。 2017年,俄罗斯决定对库兹涅佐夫号进行大修,计划是全面翻新动力系统、更新电子设备、修复舰体结构、延长服役年限,航母驶入摩尔曼斯克35号船厂,开始了看似雄心勃勃的“重生计划”,但事情很快偏离了轨道。 2018年10月,库兹涅佐夫号遭遇了第一次重大打击,当时,它正在俄罗斯最大的一座浮船坞PD-50中进行维修,结果由于电力系统突发故障,浮船坞失去平衡,突然沉没,更糟糕的是,一台重达70吨的塔式起重机从高处坠落,直接砸穿了航母的飞行甲板,留下一个巨大的破洞,航母部分船体进水,被迫中止维修,这场事故不仅导致浮船坞报废,也让俄罗斯失去了全国唯一能够容纳航母的干船坞设施。 浮船坞沉没后,库兹涅佐夫号被拖到岸边继续维修,但厄运并未结束,2019年12月,航母再次发生事故,维修过程中,船上的一个燃料舱起火,大火蔓延至多个舱室,持续了长达12小时,这场火灾造成52人受伤,部分受害者伤势严重,据报道,过火面积超过600平方米,部分关键设备被烧毁,这次事故不仅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也进一步拖延了维修进度。 2022年12月,航母又一次起火,这一次虽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火势仍旧烧毁了大量电缆与舱室设备,三次重大事故之后,俄国防部不得不重新评估维修的可行性,原本计划更换的八台锅炉,最终只更换了四台,剩下的预算被迫削减,整个维修计划被反复压缩、延后,到了2024年,舰体依然处于无法出海的状态。 除了事故频发,整个维修过程还暴露出俄罗斯在造船工业上的深层问题,苏联时期,俄罗斯拥有庞大的造舰体系,黑海造船厂、北德文斯克、摩尔曼斯克等地的船厂配合紧密,技术工人数量庞大,苏联解体后,大部分造船厂陷入停摆,技术工人大量流失,人才断代问题开始显现,曾经负责航母设计的涅瓦设计局,人员从苏联时期的780人锐减到如今的370人,且多数为老年工程师,缺乏年轻继承者。 维修库兹涅佐夫号过程中,俄罗斯联合造船集团(USC)甚至面临没有合格焊工的问题,有消息称,为了赶工期,一些船厂不得不从汽车修理厂调派工人参与航母结构焊接,而这些人此前从未接触过军舰专用钢材,在精密设备安装方面,许多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而在西方制裁之下,高性能发动机、雷达系统、电子控制模块等都变得极度难以采购。 而那些曾经服役于航母舰载机联队的老飞行员,也逐渐退役,如今能在航母上完成苏-33或米格-29K起降训练的现役飞行员,不足10人,缺乏航母飞行经验的青年飞行员,只能依靠地面模拟器训练,难以真正形成战斗力,一个完整的航母战斗群,不仅需要舰艇本身,还需要配套的人才体系和后勤保障,而俄罗斯显然已经无法维持这样一个体系。 与此同时,俄罗斯政府也在重新调整海军发展方向,2025年普京签署的《2050年前海军发展战略》中,已经没有航母的规划,相反,重点转向潜艇部队和高超音速导弹系统,特别是“锆石”导弹的实战部署,这种非对称战略强调用高机动、难拦截的导弹打击敌方海上编队,而不是再去建造昂贵的航母与对方正面对抗。 财政也是一大原因,俄罗斯军费总额约为650亿美元,不到美国的十分之一,而乌克兰战场的长期消耗,已经让政府财政捉襟见肘,制裁进一步加剧了军工产业的运营难度,2024年,俄罗斯唯一具备航母维修能力的第35修船厂宣布破产,等同于断绝了库兹涅佐夫号未来维修的可能性。 最终,俄罗斯国会决定放弃这艘航母的维修计划,并于2026年底前完成拆解,摩尔曼斯克的拆船厂将对其进行逐步分解,钢材回炉,部分电子设备回收再利用,这艘曾经在叙利亚执行过实战任务、承载过苏联荣耀与俄罗斯希望的巨舰,将最终化为一堆废铁。
千万不要将俄罗斯的提醒当耳旁风。近日,有俄罗斯专家和官员不断提醒中国“要提防美
【327评论】【15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