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博物馆“抛弃”的艺术品

思山谈收藏 2025-07-16 15:07:47
1920年,德国柏林国立博物馆首次释出一批东亚艺术藏品,其中包括诸多中国艺术精品,涵盖铜器、漆器、掐丝珐琅、雕塑、瓷器与绘画等多个门类。由于馆藏整理的需要,这批艺术品以“复本”名义公开拍卖,实则多为珍贵之作。 值得注意的是,受限于当时西方学界对中国艺术的认知,部分明代漆器曾被误判为日本制品,直到此次拍卖过程中才得以正名。这一事件不仅揭示了中西方艺术鉴赏标准的差异,也反映出当时博物馆界对东亚艺术归属与断代的模糊认知。 这场拍卖虽源于一战后博物馆体系所面临的现实压力,却意外成为20世纪中国艺术品海外流转史上的关键节点,这批艺术品由此重新进入国际艺术市场,为后人追踪其去向、探索艺术品跨国流动的历史脉络提供了宝贵线索。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