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波音公司深陷一连串丑闻和事故的风波中,且特朗普政府对外施压不断的背景下,空客终于向中国抛出“橄榄枝”。就在不足24小时的时间里,中方也作出迅速回应,取消了一项早前的限制措施。
7月15日,空客公司正式宣布,将与中国相关企业合作启动A321机型的机身系统装配项目。这是A321机型首次在中国本地进行此类装配工作,标志着该机型在中国的生产本地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同时也加深了空客在华的产业布局。目前,这一合作项目所需的首架飞机前后机身,已于7月初运抵天津港并送达指定工厂。
根据双方协议,未来约50天内,空客与中方团队将密切配合,完成工厂检验、隔离和支架安装、飞行控制系统及液压系统等多个装配与测试流程。如果进展顺利,该机身将在10月份完成装配并移交空客进行后续总装。
这项合作对空客而言意义重大,它不仅拓展了空客与中国在单通道飞机制造领域的合作维度,也体现了其继续推进本地化战略的决心。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全球航空产业链中的地位早已不可替代。
在当前全球局势下,空客的举动可视为审时度势的理性选择,也是对市场趋势的积极回应。众所周知,波音曾在全球民航市场占据重要地位,但近年来接连出现坠机事故以及多起内部问题,已严重影响其品牌声誉。越来越多的航空公司开始重新评估其合作伙伴,原本一直处于波音阴影下的空客,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
抓住时机,空客自然不愿错过中国这一关键市场。早在去年5月,空客就曾与中方就一项重大订单展开磋商。今年初,又有消息称,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德国总理默茨计划共同访问中国,力争为空客等欧洲企业争取更多合作机会。
作为由法德两国联合创立的跨国航空制造商,空客虽然如今已获得多国资本支持,但法国和德国仍是其主要股东。这也解释了为何德法两国对空客拓展中国市场格外上心——此次深化在华合作,或许正是两国携手为空客打开中国市场的一份“厚礼”。
面对美国频频挥舞的关税大棒,欧洲如今在对外合作上可选空间有限。要么继续追随美国,被动应对;要么加深与中国的合作,谋求更自主的国际空间。而显然,马克龙已多次公开强调希望实现“欧洲战略自主”,拒绝盲从美国。
有趣的是,就在空客宣布上述合作几乎同步,中方也取消了对德国籍欧洲议员彼蒂科菲尔的相关限制,该议员曾于2021年被中方制裁。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表示,此举是中欧双方协商后的结果,双方决定同步取消对彼此交往的限制措施,以推动中欧关系持续健康发展。
一连串动作看下来,美方或许真的要开始担心了——过去那个任其操控全球格局的时代,正在悄然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