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这下美国和欧洲全傻眼了!7月16日,在我们宣布将限制八项电动汽车关键电池制造技术的对外输出之后,立刻就引起了纽约时报的关注。纽约时报对此表示,中国此举这是要巩固中国在电动汽车制造领域已占据的主导地位。 这次调整可不是简单的技术管控。 根据中国新闻网报道,新增的电池正极材料制备技术明确列出了磷酸铁锂、磷酸锰铁锂等核心工艺的控制要点,要求出口企业必须通过严格的许可证审批。 这些技术直接决定了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制造成本。 例如第四代磷酸铁锂材料在300MPa下粉体压实密度可达2.60-2.70g/cc,比主流产品高出10%以上,而首次库伦效率超过97%的技术指标,更是让海外竞争对手难以望其项背。 消息一出,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瞬间震动。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生产线正在加急调整,原本计划出口欧洲的Model 3长续航版电池组突然改用国产二线供应商的产品。 业内人士透露,这是因为特斯拉德国工厂依赖的中国某头部企业磷酸锰铁锂技术被纳入限制清单,导致其欧洲供应链面临断供风险。 而福特汽车与宁德时代合作的密歇根电池工厂,原本计划2025年量产的35GWh产能被迫缩减至20GWh,美国财政部对《通胀削减法案》补贴资格的审核也陷入僵局。 更让美欧头疼的是,中国此次限制不仅针对电池制造环节,还覆盖了锂资源提取技术。 新增的锂辉石提锂、卤水提锂等五项技术,直接卡住了阿根廷盐湖开发的脖子。 该国现有盐湖提锂技术80%来自中国企业授权,而赣锋锂业、紫金矿业等中企在阿根廷的项目已收到当地政府暂缓开发的通知。 这意味着,即便美欧能绕过电池技术限制,也难以在短期内建立自主锂资源供应链。 面对中国的“精准打击”,欧美陷入了两难境地。 美国《纽约时报》在7月16日的社论中承认,中国在动力电池领域的优势已形成“技术护城河”:全球70%的锂电池在中国生产,90%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由中国企业供应,而美国本土电池工厂40%的设备依赖中国进口。 更讽刺的是,美国国防部近期提交国会的报告显示,其下一代主战坦克的储能系统设计,仍需依赖中国某企业的磷酸铁锂专利技术授权。 欧盟的反应同样耐人寻味,原本计划在7月启动的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突然宣布延期。 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在柏林工业大学演讲时罕见表示,“欧洲需要重新评估与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竞合关系”。 这种态度转变背后,是欧洲车企的集体焦虑——宝马i3、奔驰EQA等热销车型的电池包中,中国产磷酸铁锂组件占比超过60%,若无法获得技术授权,这些车型将在2026年面临停产风险。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此次技术限制并非“一刀切”。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明确表示,限制措施主要针对高端技术,现有主流产品的出口不受影响,且企业可通过许可证审批继续开展合规技术合作。 这种“精准管控”策略,既保护了核心技术安全,又为国际合作留出空间,与美国在芯片领域的全面封锁形成鲜明对比。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技术博弈中,中国正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当美国用《通胀削减法案》筑起贸易壁垒,当欧盟以“碳排放”为由设置绿色门槛,中国选择在动力电池这一战略制高点亮剑。 而更深远的影响在于,随着中国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突破671亿元,全球锂资源循环体系的话语权正在向中国倾斜。 这场技术博弈的终局,或许将重新定义全球新能源产业的权力格局。
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这下美国和欧洲全傻眼了!7月16日,在我们宣布将限制八
青山隐雾情悠远
2025-07-17 18:40:56
0
阅读:6